第十章 一统天下(第2/11页)

因此,魏国虽然经过很多代君主的腐朽统治,一代比一代堕落,国力逐年衰败,但魏国硬是挺了过来,比韩赵还要多活了几年。

秦国很快就知道了这个原因,知道直接打大梁,是难以成功的。于是,在有事没事时,派兵不断地干掉大梁周边的魏城。经过几年的经营,曾经牛过一时的魏国最后只剩下首都大梁了。大梁已经变成一个孤城。

嬴政这才决定派王贲出战。

但大梁城坚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你要灭掉魏国,还得攻破大梁。李信以为,凭王贲的力量,最终是能够攻破大梁城的。但肯定要花很长的时间,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许他拿下楚国之后,王贲还在那里进行艰苦卓绝的攻坚战,到时他再带着灭楚的得胜之师去夹击一下。于是,灭楚之功,他一人独占;灭魏的胜利果实,王贲还得跟他平分,功勋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哪知,他还在快速的行军当中,就接到王贲已经拿下大梁城的消息,心里很不甘。想不到啊,这小子居然会用水来淹。以前汴河早就在那里滚滚东流了,我们为什么不会用?天天只是老老实实地用人海战术向前冲,冲完之后,只得又退回来。

李信觉得自己再拿不下楚国,等王贲的部队再过来帮忙,自己的胜利果实反而让他分了,于是,他跟蒙恬也快速向楚国进攻。他们兵分两路,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

结果大破楚军。

李信的信心更是一路涨停,继续进军,与蒙恬在城父会师。

这哥们儿这时只想着一路取胜,在楚国的大地上杀人如麻,成就他灭楚大功。楚国虽然很脆弱,但其幅员仍然是当时最辽阔的,人口也众多。灭楚之功,岂是灭赵灭韩灭魏之功可比?这个功勋章一旦被他拿下,其他功勋章基本就只算是配角了。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骄兵必败的老话不是白讲的。

当他的信心转换成骄傲的时候,他没有想到,楚兵的这几次失败是对方故意造成的。

此时,楚国的统帅是项燕。

项燕是谁?可能有一部分人觉得是陌生的,但他的儿子项梁,以及孙子项羽大家是绝对知道的。

这哥们儿还是很有心计的。他知道秦兵很猛,楚国政坛刚上演了一出内讧大戏,权力洗牌正在进行中,以致王贲连续拿下十余城,居然没有人过问。如果直接跟秦兵交手,那是必败无疑。因此他就来个诱敌深入,把李信的骄傲情绪培养起来,然后再给他一脚。

李信果然按照项燕的设计一路走来,一路胜利,也一路骄傲。

到了城父,李信那双眼睛只是向前方看着,找楚国的主力决战。可看来看去,就是看不到楚国的主力部队。

哪知,楚国的主力早已躲到他的背后盯着他们,已经紧跟了三天三夜。

项燕看到李信的部队在前头停着,知道机会来了,下令总攻。

李信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他心目中脆弱无比、一触即溃的楚军居然也会发动进攻,而且还是从背后猛攻过来。李信不是蠢材,知道碰上了高手,自己这次要吃大亏了,忙组织部队反击。哪知,你总指挥都这个心态了,还指望手下兄弟们冷静?大家突然看到楚军从意想不到的地方杀来,以为已经被人家四面包围了。哪还有信心打下去。

项燕一番猛打,攻进秦军的两个大营,斩杀七名都尉。

李信狂逃而回,向秦王报告了失败的经过。

这一战,举世震惊,强大的秦军居然被打得遍地找牙,二十万大军一战而溃,弱不禁风的楚国原来战力不是一般的雄厚。

秦王嬴政也震惊了。他终于认识到,王翦的话是正确的。王翦并没有老到胆子全面缩水的地步。是自己太过轻敌,根本没有对楚国的力量进行过科学的评估。这个失败,看起来是李信的失败,应当由李信来承担,但真正的责任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