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决定(第2/3页)

怎么可能!

韩王然一死,韩王妃与世子肯定完蛋,就算多苟活两年,充其量也不过是釐侯韩武、康公韩虎等人为了掩人耳目罢了。

其实话说回来,这样的结果,魏国也是有利的,毕竟韩王然一死,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之间的矛盾立马白热化,俨然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

至于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暗中支持韩王然。

以如今韩王然的地位,他想要重新夺回王权,十分艰难,因此,赵弘润倒也不担心韩王然在得势后恩将仇报。

其实这两个选择,大致结果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倘若赵弘润支持韩王然的话,他魏国日后或有机会打着“大义”旗号干涉韩国国内,因为韩王然为了得到魏国的支持夺回王位,肯定会认可魏军的大义,韩国君王给予的大义名分,这在韩人眼里,可要比釐侯韩武、康公韩虎等人管用地多。

至于韩王然日后会不会恩将仇报,赵弘润其实并不担心——倘若韩王然果真是在魏国的帮助才重新夺回权柄,那么,只要魏国将这件事公布于天下,韩王然日后是绝对不敢公然做出有损魏国利益的事的,否则,天下人将会指责韩王然背信弃义、恩将仇报,韩国的名誉将大大受损。

因此,在理清思绪后,赵弘润决定暗中支持韩王然。

原因有三:

其一,予人恩惠,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

在眼下的韩国,康公韩虎未见得没有与釐侯韩武一战之力,因此,就算赵弘润想要资助康公韩虎,康公韩虎也见得会搭理,因为康公韩虎并不迫切。

但韩王然就不同,他此刻的地位岌岌可危,虽心中知道暴鸢、李睦、马奢三人支持他,却不敢与其联络,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什么势力班底可言。

因此,若能得到魏国的支持,哪怕他也清楚日后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作为回报,亦甘之如饴——今日若不能保,何况日后?

其二,维持王权正统。

中原各国虽说彼此征战连连,但在一件事上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维护正统。

当初,楚国的芈屈氏反叛,为何楚王熊胥毫不担心魏国会协助屈氏?为何魏国后来果真是拒绝了芈屈氏的求援?

原因就在于,芈熊氏乃楚国王室正统——若魏国资助了楚国的叛逆去推翻楚国的王室,那么日后会不会有人用同样的招数来对付魏国?

因此,姬赵氏作为魏国的王室正统,是绝对不会支持芈屈氏的:这个先例,是绝不能开的!

而在韩国,康公韩虎与庄公韩庚虽是韩王室的子孙,但并非嫡系,若赵弘润支持这两人从韩王然与釐侯韩武这两位韩王室嫡系手中夺得了韩王位子,此事万一传扬出去,这对赵弘润非常不利。

最糟糕的结果,莫过于魏国国内的赵氏旁支,亦因此对魏国王权心生垂涎。

其三,回报的差异。

釐侯韩武、康公韩虎、庄公韩庚三人皆为“臣”,而韩王然则是“君”,倘若赵弘润支持“臣夺君位”,这件事是无法公开的,也就是说,赵弘润无法挟恩于釐侯韩武等人,因为这不被世俗所容;但倘若赵弘润支持“君除逆臣”,这件事魏国是可以布告天下的。

魏国助韩国稳定了国内局势,维持了王室正统,这是有资格让韩国上下都感激魏国大义之举的善事,有利于维护魏国的正面形象。

更关键的是,倘若韩王然顺利夺回了王位,那么至少在他这一代,韩国是绝对不敢公然、主动进犯魏国的,否则,韩王然就要背锅,背上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小人污名,传于后世。

次日,赵弘润再次邀见韩王然。

在见到韩王然时,赵弘润笑着说道:“昨日承蒙韩王陛下传授《禽经》,本王无以为报,昨夜已亲笔写下一封书信,派人送到敝国繇诸君赵胜大人府上,向赵胜大人索求鹦鹆一只,转赠予韩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