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改元‘兴平’(第2/3页)

现在小皇帝的年号-‘中平’,还是董卓乱政时开始使用的,已经用了整整三年了,如今迁都以后,新朝廷,新气象,也确实该改个年号,庆贺一下,对此,就是丞相曹操也点头认可。

于是大殿里的群臣立刻开始讨论起来,几百名官员,自然不乏饱学之士,让他们带兵打仗也许不行,可想个吉祥如意的好‘年号’却不是什么难事,很快小皇帝的新年号就出炉了~~~兴平!

剩下的就简单了,官员负责拟旨,皇帝用玉玺,丞相曹操看过之后,又在底下加盖了自己的金印,随后尚书令-荀彧等人再次检查无误,加盖尚书大印,三道手续通过,下令颁布全国,再过二十几天,从明年起,就是‘兴平’元年了!

政令出台,小皇帝满意,丞相认可,百官自然也是皆大欢喜,纷纷拍手称贺,希望新的年号能给大汉王朝带来好运,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大殿里,文武百官都在高兴,唯独萧逸暗暗皱起了眉头,他并不反对皇帝改年号,更不介意大家一起庆祝一下,可这件事由伏完提出来,似乎就有点疑虑了,要知道,这家伙的家里,可还藏着一头凤凰呢~~~

………………………………………………………………………………………………………………………………………………

“启禀陛下,老臣-杨彪有本启奏!”

一位白发老臣从武将之首的位子上站了出来,并不下拜,只是微微躬身一礼,大殿里有这个资格的人只有一个~~太尉杨彪!

杨彪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官居‘太尉’,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如果说袁家是‘四世三公’,那么杨家就是‘四世太尉’,在名望上毫不逊色,只不过杨家人比较低调,一向诗书传家,对政治过问的不多。

除了官居‘太尉’,杨彪还是四朝元老,资历深厚无比,是大汉官场上的常青树、不倒翁,几十年来,无数大滔大浪,朝堂上的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连皇帝都换了四个,唯独他老人家,稳坐钓鱼台,平安无事,就凭这份本领和资历,连丞相曹操都礼让他三分,恭敬的称呼他为‘老大人!’

“老爱卿有话请讲,朕定然应允!”刘协的腰挺得更直了,双眼冒光,真找到了几分君临天下的感觉。

“大汉之所以社稷动荡不安,皆因陛下年幼,主少国疑,一些乱臣贼子才敢窥视神器,妄自尊大,如淮南袁术就是此例,故而老臣请陛下早行‘冠礼’,昭示天下!”

太尉杨彪这番话可谓是含沙射影,尤其‘乱臣贼子,窥视神器’一句,明骂袁术,暗指曹操,真是话里都带着刀子。

你们不是欺负皇帝太小吗,那就让他成年好了,在世人的眼里,行过‘冠礼’就是成年人了,可以履行一个成年君主的权力和义务,看谁还敢不敬!

“哗!……哗!”

群臣中顿时一阵大哗,有些聪明人已经明白过来了,难怪侍中-伏完上奏改元,原来在这等着呢,前面不过是个铺垫,冠礼才是真章!

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周代开始,在位之王一旦去世,皇子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年行‘冠礼’则不可亲政。

比如周成王幼年继位,由周公摄政,直至其成年。嬴政十三岁即秦王位,但也是直到二十二岁,‘冠礼,带剑’,方才亲政,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之资”,未行冠礼者,“不可治人也!”

“老太尉,按照古礼,男子二十而冠,陛下年方一十三岁,过了年,也不过十四岁,仓促举行成年冠礼,似乎不妥吧!”

朝臣中立刻有人出言反对,十四岁的孩子就宣告成人,这未免有些‘拔苗助长’的味道,那怕是尊贵无比的皇帝在年龄上,也得跟无数的普通百姓家孩子一样,一岁一岁的慢慢长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