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翁婿密谋,准没好事!(第2/3页)

所以吗,前者是口号,必须喊的响亮,让天下人知道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思,树立一个伟大的政治形象;后者则是目的,必须抓住机会,削弱河北集团的实力,不彻底弄死袁绍,也得弄个半残!

“袁绍治理河北不利,导致盗贼四起,黄巾作乱,应该以朝廷的名义,下旨斥责一番,免去大将军官职,再让他带罪立功,出兵讨伐贼寇!”

荀彧善于阳谋,讲究正大光明,先用政治手段打击对手,再督促其出兵,如此一来,既维护了朝廷的威信,又平定了叛乱,可谓一举两得!

“黄河沿岸也要严密守卫,派遣大将,日夜巡查,防止黄巾余孽流窜过来,荼毒豫、兖、徐、司四州的百姓!”荀攸也是个爱护百姓之人,四州稳定的局面来之不易,可不能让这些‘蝗虫’给毁了!

“削其官职,督促出兵,责罚未免太轻了,依我之见,丞相应该屯重兵于官渡,再下令给袁绍,让他两个月之内,平定黄巾之乱,若是不能,就让朝廷大军代劳好了!”

程昱的计策就是赤裸裸的阴谋了,曹、袁两家乃是生死大敌,毫无信任可言,曹军屯于官渡,袁绍必然出兵抗拒,相对的,他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对付黄巾军了,河北的局势必然进一步恶化!

同样的,两个月破敌的命令,也很毒辣,打仗的事情,有时宜缓,有时宜速,需要根据战场形势,做出正确选择,程昱逼迫袁绍速战速决,等于让他去拼老命呀,就算取胜了,兵马损失必然惨重!

听完三大谋士的对策,曹操以手抚额,陷入了沉思之中,荀彧、荀攸的办法,正大光明,利国利民,无疑是适合大汉丞相身份的,不过吗,程昱的计策毒辣无双,又能削弱袁绍的实力,很符合自己的胃口呀!

“奉孝、无愁,你们的意见又是如何?”曹操没有急着做出决断,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最优秀的谋士,最善战的将领,希望他们想出一箭双雕的计策!

“河北势大,不可轻视,以袁绍的才略,加上手下文武大员,数十万人马,必然能够平定黑山黄巾,就算咱们出手施压,也改变不了什么,反而惹来天下非议!

不过吗,有黄巾军拖住了袁绍,河北兵马暂时无法南下,咱们就有了辗转腾挪的空间,丞相应该抓住机会,解决后顾之忧,尤其宛城的张绣,如芒在背,必须拔掉这根尖刺!”

郭嘉号称‘四大谋士之首’,就在于他的战略眼光长远,别人只盯着河北一地,他看到的却是天下大局!

各路诸侯之中,曹营集团的实力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河北袁氏,不过吗,在战略位置上,二者就相差太远了!

河北袁氏,背靠大漠,东临渤海,西依太行,居高临下,虎视南方各州,可以把全部兵力压在黄河一线,战略上非常有利!

相反的,曹营集团就比较倒霉了,北有强敌袁绍,南方还有孙策、刘表、张鲁、刘璋,都是坐镇一方的实力派,战略上属于腹背受敌,兵力也要一分为四,处处防守,一旦开战,非常不利!

郭嘉的意见很明确,趁着袁绍忙于对付黄巾军,咱们立刻扫清后患,以后两强决战的时候,才能集中力量,胜算也就大了几分呀!

“奉孝言之有理,南方诸侯,荆州实力最强,距离也最近,只有夺取宛城,关上南边的大门,老夫才能聚拢兵力,跟袁本初决一死战!”

提起宛城,曹操的目光不禁一黯,显然是想起了长子曹昂,那是对他最大的打击呀!

“古人云,福祸相依,黄巾之乱固然是一件坏事,不过吗,只要运作得当,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咱们的青州兵,就是最好的例子!”

眼看曹操神色黯然,萧逸连忙岔开话题,生怕岳父大人过于伤心,有损身体,作为女婿,也要尽些孝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