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金戈铁马,又是一年!(第2/3页)

言归正传,萧逸一筹莫展的时候,诸将汇聚过来了,陌刀兵、陷阵营、丹阳兵……就驻扎在寿春城外,共计十余万人马,旌旗飘摆,士气如虹!

援兵到来,激奋人心,攻守之势为之一变,对于淮南战局自然是好事了,不过吗,人马数量增加,粮草消耗也更多了,对于脆弱的补给线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短短几天时间,刺史-陈群头上就出现白发了,日夜操劳,苦苦坚持,萧逸也是茶饭不思,恨不得放下刀枪,回去种地打粮算了!

也有将领私下提议过:“实行配给,缩减口粮,以前士兵们一日三餐,全部变成一日两餐,普通百姓只提供一餐,再把食物弄稀一点,加入一些草根、树皮、观音土,军民上下勒紧腰带,如此一来,可以再坚持几个月的时间!”

对于这个提议,萧逸直接就给否决了,当兵吃粮,天经地义,自己绝不会克扣军粮的,至于寿春的百姓们,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要想争霸天下,民心不能失去呀,几千年的华夏历史,讲述着一个真理:“谁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谁就是天下共主!”

再说了,自己一向是疾如风火,速战速决的,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消耗战,不是自己的作战风格,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想出了破敌之计,自然皆大欢喜,如果想不出来的话,再消耗下去也没意义了!

萧逸暗暗盘算过,两个月不能取胜的话,自己就放弃寿春、丹阳诸郡,带领兵马退到徐州,缩短后勤补给线,再利用下邳、萧关几座坚城,继续跟江东人马周旋下去,如果还守不住的话,那就只有出绝招了---游击战!

‘红朝太祖’说过:‘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面对强大的敌人,无法直接对抗,那就放弃一些城市,引诱敌军主力深入,拉长对方的补给线,我方则合理部署兵力,攻击薄弱环节,速战速决,打完就跑,积小胜为大胜,慢慢的消耗死敌人,这就是‘游击战’的精髓了!

萧逸是‘红朝太祖’的铁杆粉丝,仔细研究过老人家的战争理论,经常运用到实战中,数万玄甲铁骑,机动灵活,战力强大,自己带领他们展开游击战、麻雀战、骚扰战……

如此一来,最多一两年时间,就可以扭转战局了,孙策的十几万人马,只要敢踏入中原地区,就一个也别想回去了,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不死不休!

当然了,不到万不得已,萧逸不会放弃江淮之地,带人去打‘游击战’的,那样对中原地区伤害太大了,兵火过处,赤地千里,百姓死亡,白骨累累,没有一二十年时间修养,休想恢复元气!

……………………………………………………………………………………………

好几天过去了,破敌之计没想出来,两支大军依旧对峙着,可是一件事情的到来,让双方人马放下刀枪,暂时停止了厮杀……因为过年了!

“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祀活动,起初日期并不固定,先后规定过十二月、十一月、十月的第一天“过年”,直到汉武帝实行“太初历”,正式确定在正月初一,几百年下来,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汉家百姓最重要的节日了!

每到了‘过年’前后,各种政治活动基本停止,天子罢朝,百官休假,大家都要好好休息一下,也好跟家人们团聚,就算是沙场征战的将领,也会放下仇恨,暂且言和,纵然明日你死我活,今天也得吃好年夜饭呀!

虽然物资十分紧张,萧逸还是想尽一切办法,犒赏了麾下将士,每名士兵肉一斤、酒一壶,还亲自巡视各营,鼓舞士气,至于普通百姓们,无论男女老少,都是肉一斤、粟米三斤、麻布半匹,算是一份年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