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以霹雳手段,证菩萨心肠!(第2/3页)

没错的,‘格杀无论’的命令,就是萧逸亲自下达的,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实在太重大了,关系到十几万将士生死,以及天下大势的发展,一点消息不能泄漏,否则前功尽弃了!

老话说的好,只有死人不会走漏消息,因此上,玄甲铁骑四处游荡,斩杀一切遇到的路人,兵荒马乱的年月,还敢四处乱跑的人,不是敌方暗探,就是不法之徒,杀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就算有一两个无辜者,为了天下大局,也只能做一些牺牲了!

………………………………………………………………………………………………………………

“吼!--吼!吼!”

就在游骑四处,射杀敌方密探,封锁消息的时候,萧逸也开始了计划,数万精锐士兵、十万青壮民夫,按照设计好的线路,用他们手中的工具,开挖渠道,清除巨石,一时之间,工地上挥汗如雨,热火朝天……

汉家百姓,不愧是最勤劳的一个民族,虽然天气寒冷、土壤坚硬,虽然工具简单、工程巨大,他们还是以最大的毅力,克服着种种困难,顶着寒风,步步向前,他们再次用汗水证明了,这是一个修筑过万里长城的民族,这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

萧逸的计划并不复杂,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开挖旧的渠道,把肥水、施水、淮水……重新引流过来,利用原来的盆地,汇聚成一个湖泊,名字也起好了,就叫做‘夫差湖’,以此纪念一代霸主,吴王夫差!

在聚水成湖的同时,萧逸还派出人手,驻守在南侧大堤上,而且做了一点小手脚,只要水位达标了,一声令下,掘开堤坝,就会制造出一场大洪水,利用地势的高低,奔腾而下,势不可挡,沿着河道一直冲入巢湖,那个时候吗,数万江东将士,皆成为了鱼鳖之食!

为了加大水流的冲击力,萧逸还派人砍伐了大量树木,就沉浸在湖水中,等到泄洪的时候,这些巨木顺势而下,力有万钧,就是再坚固的大船,也会砸个稀巴烂的,真可谓狠辣到了极点!

孙策、周瑜仗着水军之利,据守巢湖天险,原以为万无一失,这次就是告诉他们,什么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过吗,要想执行这个计划,还有三个难关:

第一就是封锁消息了,孙策、周瑜足智多谋,让他们稍微知道一点风声,就会惊醒过来,或是迁移水寨,或是修筑堤坝,那样的话,前功尽弃,淮南之势也就无法挽回了!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萧逸才大开杀戒,派出上千名游骑兵,射杀方圆百里的密探,以及行迹可疑者,十几天的时间,已经有数百人丧命了,其中有一些无辜者,可是为了天下大计,容不得半点慈悲心!

第二个难关,就是水流变化问题,几条河流引入了‘夫差湖’,原来河道水位必然降低,江东水军就驻扎在巢湖入口,一旦被他们察觉到了,后果难以预料呀!

因此上,萧逸颁布严令,只能慢慢蓄水,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截断旧河道,万幸的是,现在是枯水季节,几条河流水位下降,只要不是太明显了,下游的敌军也就不会发现了!

第三个难关,就是移民问题了,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几百年时间下来,盆地中出现了几十个村落,共计上千户百姓,他们的家宅、田园、祖坟……尽在于此,一下子要搬走了,谈何容易呢!

为了劝说百姓们迁走,地方官员可是费劲了唇舌,连哄带劝的,可有些顽固分子,就是软硬不吃,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有一些死硬的老汉,干脆把自己锁在家中,誓与田宅共存亡了!

拆迁问题,自古难办,为了顺利施工,萧逸安排了三种对策:

首先‘好言相劝,加倍赔偿’,凡是搬迁的百姓,官府安排新住宅、田亩,数量上翻倍不说,还免去三年的赋税,因为搬迁祖坟,惊扰亡灵的,再赔偿一头耕牛,这个绝对是高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