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时不我待,出兵南下!(第2/3页)

曹操以肯定的口吻,说着商议的话题,显然是打定主意,要大举出兵南下了,与会众人可以支持,却决不能反对!

“丞相大人英明神武,一定可以踏平江南、定鼎乾坤,我等誓死追随左右!”

曹姓宗族将领们-纷纷站起身来、振臂高呼,支持大军南下之事,尤其是曹休、曹真这些少壮派,都渴望着攻城掠地、沙场建功呢!

而以萧逸、程昱为首的、二十几名异姓将领,却全都选择了沉默,而在军政会议上,沉默就代表着反对!

大家心中明白,现在的曹营集团吗,乃是典型的外强中干,并不适合大举南下,更没有必胜的把握!

首先:曹营集团崛起以来,破黄巾、灭吕布、收袁术、败袁绍,又与匈奴、西羌、氐人、胡羯、乌丸、鲜卑轮番交手,几乎是无年不战了,固然取得辉煌胜利,却也付出巨大代价!

尤其官渡、北伐两场大战--旷日持久,死伤惨烈,多年积攒的粮草、军械、钱财,几乎是消耗一空了,将士们伤亡惨重,民夫们也疲惫不堪,甚至出现了厌战情绪!

虽然两年过去了,可曹营集团的元气吗,依旧没能恢复过来,如果大举出兵南下,后勤粮草、军饷恐怕难以供应,兵员、民夫补充也是大问题,又如何持久作战呢?

其次:曹营集团雄霸中原,将士皆是北方人,善于马战、步战、车战、山地战,一旦到了南方-长江流域,水土不服,容易患病不说,还要与敌人进行水战,这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呀!

虽说曹军挖了玄武池,正在组建一支水军,可是训练时间太短了,船只数量也不多,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呢,无法与荆州、江东的水军健儿们较量!

而曹军的将领里面,纵横驰骋者众多,精通水战者无一,好多人还是旱鸭子、就连游泳也不会呢,又如何与久居长江流域,精通水战的南方将领对抗?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曹营集团缺人呀,虽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却缺少灵魂人物,而且内部离心离德!

以往的征战中,曹操主持大局,萧逸统兵阵前,郭嘉出谋划策,程昱穿针引线,荀彧、荀攸坐镇后方,为大军筹集军械、粮草,大家齐心合力,故而无往不胜!

现在的情况呢,郭嘉操劳过度、陨落军中,荀彧、荀攸政见不和,先后自尽,萧逸功高震主、倍受怀疑,也无法发挥出全力,只剩下刚愎雄猜的曹操,以及私心甚重的程昱,勉强的支撑大局!

其余如刘晔、蒋济、陈群、华歆、满宠、毛玠……或是能力不够,或是经验不足,还无法参加高层对弈呢,这样残破的决策层,又如何克敌制胜呢?

因此上,现在的曹营集团、就是一只纸老虎罢了,外表看着很吓人,其实没多少战斗力,真与南方诸侯厮杀起来,胜算少的可怜呢!

道理虽然明白,却没人敢说出来,因为大家更明白,现在丞相大人……不再是虚心纳谏、兼听则明的明主,而是怀疑成性、杀戮无常的奸雄,现在出言反对的话,等于自己往刀口上撞呢!

不见荀彧、荀攸两位,被逼得先后自尽吗,不见萧逸功高震主、弄的朝不保夕吗,三位皆是大功臣,尚且如此下场,别人又该如何呢,还是明哲保身吧!

“既然无人反对,大举出兵南下之事,就正式确定下来了,传令各部精锐人马,迅速的集结许昌、洛阳两地,军械、粮草、军饷也要筹备齐全、以支调用!

老夫决定了,就在三个月之后,盛夏刚过、秋风未起之时,趁着诸侯们忙于农事,没有军事防备,出兵南征,一统天下!”

曹操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自然知道现在情况、不适合大举出兵,可自己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出兵南下呀!

奸雄年过五旬了,华发渐生、齿牙脱落,精力也大不如前,去年冬天时候呢,还生了一场大病呢,修养了月余才痊愈过来,身体却更加虚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