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大军西征,天赐谋士(三)(第2/3页)

“眼见母亲睡的香甜,徐庶的心头略放,对两名侍女点头致谢,而后盘坐车厢一角,尽量不发出声响,以免惊扰了熟睡的母亲!

又掀开车窗一角,查看外面的情况,自己一路潜伏入颖川,为了不暴露出行踪,都是白天睡觉、夜晚赶路,还没好好看看久别的家乡!

徐庶是中平六年,为了朋友报仇杀人,而被迫逃离家乡的,之后一直在荆襄游学,尊水镜先生、庞德公为师,与诸葛孔明、孟公威等人为友,已经十几年没回来过了。

颖川位于司、兖、豫三州交界,出名的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比如郭嘉、荀彧、荀攸、钟繇、辛毗、辛评……这些曹营重臣,都是徐庶的同乡人!

同样的,颖川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十几年间战乱不断,黄巾军、西凉兵、诸侯兵、曹军……你来我往,征战不断,水灾、旱灾、蝗灾也多次光顾!

因此徐庶一直认为,家乡该满目疮痍、田园残破不堪才是,可自己看到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已是初夏季节,道路两旁满是一块块整齐的麦田,麦苗青青、长势旺盛,大群头戴斗笠的农夫,一边唱着汉府民歌,一边卖力的锄草!

更有身形矫健的村妇,一手领着孩子,一手跨着篮子,给田间劳作的男人们送饭菜,粗糙大饼、咸菜、大葱……虽然不算美味,却也能填饱肚皮!

再往远处观看,绵延的颖水岸边上,矗立着一排排龙骨水车,利用风力带动叶片,不断把河水提上来,灌溉两岸的万亩良田……

“曹贼欺君罔上,萧逸嗜杀成性,由此二人把持国政,百姓应该水深火热、怨声载道才对,为何一副太平景色?

对了,长社县临近许昌城,乃权贵云集之地,眼前看到的这片麦田,肯定是某个权贵的私田,才有这幅兴旺景象,别的地方未必如此!”

想到这里,徐庶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紧盯每一块田地、每一座村庄,希望看到‘真实’的情况。

可是脖子伸硬了、眼睛瞪酸了,也没看到想看的情况,长社县到许昌城一百五十里,沿途田园安宁、太平无事,百姓们虽说不富裕,却透出了勃勃生机!

………………………………………………………………………

“上等的蜀中丝绸,颜色光鲜、结实耐用,一匹只要八百钱,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喽!”

“西凉出产的母黄牛,体质粗壮有力,又能耕地、又会拉车,还能不断生牛犊子,只要一万五千钱!”

…………

队伍中途露宿一晚,第二天中午到了许昌城,眼前情景更让徐庶吃惊了,只见城墙高大、防御完善,望楼密密麻麻的,箭垛口一眼望不到边……

更加重要的是,许昌的城门大开着,商旅往来不断、百姓随意进出,连入城税都不用交的,还有专门修建的卫城,无数货物汇聚于此,价格远比南方低得多!

许昌城的繁荣富庶,远远的超过了江陵城,就连受战火蹂躏之前的襄阳城,恐怕也要逊色几分呢,唯有鼎盛时期的洛阳城,才能与之媲美了!

徐庶投奔刘备以来,一心想着辅佐明主,挥师北伐中原,再次中兴大汉王朝,还百姓们一个太平世界!

可如果中原百姓们,已经生活在太平世界了,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还有意义吗,把天下拖入战乱中,用尸山血海换一个名分,这是对是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