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曹子建--长春侯!(第3/4页)

另一边,辛毗郁闷成苦瓜脸了,从古至今,儿子是不能抗拒老子的,先王曹操的遗令一出现,曹丕的敕令就成了废纸,再没有任何意义了!

如果曹丕坚持己见,还非要召弟弟入朝的话,那就是大忤逆不孝了,轻则受世人唾骂,重则王位动摇呢,以曹丕的狡猾性格,是绝不会冒此大不韪的!

万幸的是,自己是带着敕令、圣旨一起来的,曹植凭着先王遗令,可以抗拒兄长的敕令,可是身为大汉臣子,他总不能抗拒皇帝圣旨吧?

圣旨让他入朝做太仆,他就得乖乖的遵旨,否则就是违背天子,意图谋反,照样人头落地的罪名……辛毗再次露出了冷笑,却很快再次凝固住了!

因为萧逸掏出一块金牌,长五寸、宽三寸、厚五分;通体由黄金打造,两侧刻有云龙纹饰,正面八个古老篆文:‘虽无銮驾,如朕亲临!’

中平六年,萧逸进宫面圣,陈述平定匈奴三策,汉灵帝龙心大悦之下,特意赏赐了这块金牌,准许萧逸自由进出皇宫!

汉灵帝的本意,是想好好培养一下萧逸,让他做储君的股肱之臣,可惜这步棋还没走完,灵帝就龙驭归天了,接近着就是天下大乱……

二十多年以来,萧逸一直珍藏着这块金牌,尤其是上朝、或者进皇宫的时候,必然要带在身上,如此就免了下跪之礼,偶尔还能摆一摆架子,训斥那位不听话的公主几句,满足下小男人的自尊心!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可是皇帝的权势再大,也得听老子的不是,先帝的金牌一出,当今皇帝的圣旨也就没用了。

辛毗什么也没说,捧着敕令、圣旨出了铜雀台大殿,带着随从们乘船渡漳水,直接回许昌城去了,一刻钟也不愿意多久,生怕自己会气的发疯--这样的对手,实在太可怕了!

………………………………

常言道:事不宜迟,迟则生变,为了防止再节外生枝,就在第二天一早,曹植就辞别了母亲,踏上了上任的道路!

萧逸早把一切安排好了,曹植的妻子儿女、部下随员共计上万人,早就集合在邺城以北,一座军营之中了,还有充足的粮草、衣物、兵器、车马等物资!

又准备了两千名手艺人,有木匠、铁匠、篾匠、陶瓷匠、泥瓦匠、制纸匠、小炉匠……三百六十五行,几乎全都占齐全了,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到了东北就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此一去山高路远,子建多多保重吧,到了东北好好经营,粮食、兵器、布匹之类,我会让幽州官员支援你的,确保无后顾之忧!”

“多谢姐夫救命之恩,小弟没齿不忘,子孙亦永感恩德,愿立誓永驻东北之地,再不踏入中原一步,不过临行之际,小弟还有一事相问?”

“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先王封小弟为长春侯,但不知这长春,在什么地方呢?”

昨天夜里,曹植一宿都没睡觉,派人找来一份天下寰宇图,查看东北的山川形势,又翻越了不少书籍,了解东北的风土人情!

结果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封地也不是太差劲,虽然天气寒冷、人烟稀少,可是土地非常肥沃,各种物产也相当丰富,只是开发力度不够罢了!

自己的随从中人才济济,又有姐夫鼎力支持,只要肯吃苦卖力,必能在东北站稳脚跟,把封地建设成为一片乐土,自己则名垂青史,成为开发东北第一人,功绩不在凿穿西域的张骞之下,父亲泉下有知,也会为之自豪吧?

问题是,自己都快把地图翻烂了,也没找到长春在那里,汉家册封是以地为名的,如果找不到长春城,自己怎么做长春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