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诸葛一生唯谨慎!(一)(第2/3页)

如果只是战事不利,诸葛亮还不至如此焦急,问题是后院起火啊!

最近一段时间,成都街头上传出流言:说自己挥师北伐,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找机会率领全军降魏,以换取一份滔天富贵--大魏丞相之职!

还有消息说,洛阳城内大兴土木,正在修建一座诸葛丞相府邸,还有徐州-琅琊郡的诸葛氏坟莹,曹魏朝廷也派人重修过了,规格豪华,堪比公侯,还向琅琊郡百姓宣扬,诸葛丞相不日回乡祭祖……

凡此种种,让蜀汉集团内部议论纷纷,很多原本支持自己北伐的文武大臣,都悄悄的改变了态度,而李严、许靖这些主和派又抬头了,不断要求停止北伐,班师回朝,还说什么丞相之责在于治国,不宜执掌兵权,以免危害国家社稷云云!

好在吴太后深明大义,亲自出面平息谣言,这才把朝廷稳定下来,可恶果还是慢慢出现了,供应前线的兵员、粮草、军械数量直线下降,几乎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自己几次致书催促,让成都方面调拨物资,却犹如泥牛入海般全无回音!

还有荆州方面,关羽根本不听号令,率军一味的猛攻猛打,部下人马死伤颇重不说,东、西配合之势也荡然无存了,自己几次派使者联络,收效却是微乎其微!

“小黑脸啊,小黑脸,诸葛孔明与你势不两立--唉!”

用小脚趾头猜测,都知道是萧逸暗中捣鬼,用反间计扰乱蜀汉人心,从而达到迫使自己退兵的目的!

可是诸葛亮又不能说什么,这本是自己捣鬼在前,人家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要是用卑鄙、无耻、下流这些字眼,岂不是自己骂自己吗?

早知道如此,自己还不如摆明车马,光明正大的打一场呢,跟一个腹黑心狠的家伙耍无赖,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现在进攻无力、撤兵不甘,后院起火、人心惶惶,自己该怎么办呢,只希望那封挑战书能起作用,促使双方尽快的决战,否则这般拖延下去,蜀汉大军就要不败而败了。

“丞相大人,大喜事,大喜事啊!”

“哦,喜从何来呢?”

“关中密探来报:萧逸行军至潼关,突然间身患重病,无法指挥大军征战了,于是任命长子-萧玄为抚远将军,率领八万人马支援汉中来了。

那萧玄率兵一路疾行,自陈仓道进入汉中境内,估计再有八天左右,就会达到定军山下,此子只有一十八岁,既无经验,又无威望,丞相大人一战便可擒之!

只要擒住了萧玄小儿,魏军必然不战自溃,如此北伐可胜,汉中可得啊!”

…………

一夜思索毫无结果,诸葛亮疲惫不堪,正准备回去小憩片刻呢,没想到参军-马谡兴冲冲走进来了,手中还紧攥一份秘报!

诸葛亮接过仔细观看,不禁一下子站了起来,神色剧烈变化:惊喜、狂喜、恐惧!

惊喜的是:萧逸文武双全,能征善战,乃是曹魏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也是蜀汉北伐最大的障碍,诸葛亮最为忌惮的对手了!

没想到关键时刻,萧逸竟然患病了,还病的无法统军,曹军顿成群龙无首之势,这简直是天佑蜀汉啊,岂不让人惊喜呢?

狂喜的是:曹魏方面人才济济,马六、大牛、高顺、郭奕……皆有独当一面之才,结果萧逸一个也没启用,反而把军权交给了儿子,让一个黄口孺子领兵,岂不是羊入虎口吗?

由此可见,萧逸不但生病了,还病的头脑发昏,才做出这种错误决策的!

诸葛亮现在期盼的是,最好萧逸一病不起,到地府跟阎王爷抢位子去,如此曹魏必然内乱,蜀汉再趁虚而入,兴复汉室就有希望了,这岂不让人狂喜?

当然了,这种‘趁人患病、欺负稚子’的做法,难免有些胜之不武,可是与兴复汉室相比,道德缺陷也就不算什么了,再说这种事古有先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