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一败再败!(第2/3页)

可是在激战过程中,任城王肋下不幸中了一支蛇毒箭,郎中们百般救治无效,于黄初四年-冬,十二月初八日薨于军营中了!

任城王临终前说:纵横沙场,开疆拓土,自己这一辈子没遗憾了,只愿埋骨故土,享受亲人祭祀!

遗体已经入殓,正在回归路途之中,小人先行回来送信,足足用了六个多月,跋涉了两万多里路程,一起出发的二十名信使,只剩下小人一个了!”

…………

听完使者的讲述,在场众人叹息不已,远征万里、开疆拓土,战死沙场、魂归故土,这或许是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了吧!

炎黄部落本来蜗居中州一隅,如今演变成幅员数万里、人口几千万的大帝国,靠的就是这种开拓进取精神,以及无数马革裹尸的勇士们!

“陛下节哀,保重龙体啊!”

“大王节哀,眼前战局为重!”

逝者安息,生者如斯,在群臣百般劝慰之下,曹丕、曹熊慢慢止住了泪水,共同商议曹彰身后事,很快做出了三点决定:

首先,派使者前往西域,迎接曹彰的遗体回国,隆重祭祀之后,按照诸侯王之礼安葬封国中,并追谥为:威王!

其次,任城王的爵位,由曹彰的长子曹楷继承,且念曹彰为国征战有功,次子曹迈加封定远王,三子曹胄加封中山王,四子曹嘉加封为常山王,两个女儿各赐汤沐邑两千户!

一门四子封王,曹彰也能含笑九泉了吧!

最后,在宗族将领中挑选合适之人,接替曹彰的统帅职位,接管西域一带的十几万军队,还有行政管理权,这块大肥肉可不能落到外人手中,如果姓曹的不下手,姓萧的就该下手了!

问题是,宗族大将凋零殆尽,如此拿得出手者,也就是曹休、曹真、夏侯尚几人了,可他们都肩负重任,谁也抽调不出来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等曹丕与群臣商议出人选,前线战报接二连三送来了……

“报--渡江成功之后,大将军曹休率先锋四万人马向建安城进发,队伍行至湖熟附近,突然遭到了吴军伏击,两军正在激战之中!”

“报--已经查明,率军伏击大将军者,正是吴国大都督-陆逊!”

“报--一番激战之下,我军尽数覆灭,大将军也战死沙场了!”

“报--陆逊率兵夺回丹徒、曲阿,我军残部狼狈退回北岸,人马死伤极为惨重!”

……

须臾之间,战局急转直下,刚刚渡江成功的曹军,就遭到了吴军埋伏,人马死伤惨重、大将军曹休战死沙场!

曹丕傻眼了,文武群臣也傻眼了,拿着战报反复查看,无论如何不相信这是真的!

陆逊率领吴军主力,明明驻扎在柴桑大营中,最近毫无调动迹象,怎么突然跑到了长江下游,还打了曹军一个大埋伏呢?

“立刻派人查证,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陆逊难道会分身术不成?

就算他会分身术,又如何把千军万马变到几千里之外的,朕一定要弄--咳咳!”

……

“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千万保重龙体啊!”

得知渡江兵败、曹休阵亡的消息,曹丕怒发冲冠,两只眼睛都变成了血红色,手脚更是哆嗦的厉害,心口窝还有阵阵隐痛,正是当年中毒箭的地方!

与此同时,想到了萧逸的奏折:‘切勿渡江,小心埋伏’,可恨自己不听良言相劝,结果招来这一场惨败啊!

信使们飞奔而去,不断调查战场情况,很快把事情弄清楚了:

原来一个多月之前,陆逊率大军猛攻曹营不克,还吃了一点小亏,被迫在夜幕中退兵了,其实那些都是障眼法!

只有少量吴军退回了柴桑大营,每天故意操练兵马、擂鼓名号,以吸引对岸曹军的注意力,误以为吴军主力未动!

其实陆逊率领十万主力,以及两千多艘战船,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早就顺流而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