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八卦记者徐文远(第3/4页)

报纸一份一份在印,里面的文章大多是徐杰亲自捉笔,报纸抬头,四个大字龙飞凤舞。

京华时报。四个大字出自梁伯庸之手,模仿的是王羲之,字迹潇洒不羁,却又能清楚认出“京华时报”四个字。

报纸这个东西,即便是在大华朝,也并非真的就没有。朝廷内部其实也有报纸,叫作邸报,只在官员衙门里传阅的读物,其中内容,就是朝廷的政策变化,以及一些事情的传达,也有一些国家大事与要闻。

报纸自然是更通俗一些,涵盖面更广一些,甚至报纸还需要许多噱头,因为报纸是需要让人心甘情愿掏钱买的,自然需要许多商业上运作的办法。对于报纸内容的要求,也就是不一样的。

徐杰甚至也想好了推广报纸的商业计划,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办法就是连载小说,这个点子对于徐杰来说太过简单,几个月前就想好了。

但是这第一份京华时报,显得有些仓促。第一版,唯有一个硕大的噱头:揭秘城东缉事厂火并事件。

第二版:缉事厂与禁军的恩怨情仇!

第三版:揭秘勋贵李家的崛起之路!

第四版:军事秘闻之大同与室韦!

第五版:皇家秘闻之太子!

徐杰大概是学了整套八卦小报的套路,报纸中的主要文章,皆出徐杰之手,其他小文,梁伯庸也有参与。梁伯庸写的小文,言文之体,是正儿八经的文章。徐杰写的那些揭秘秘闻,却是半文半白,显然不是写给那些读书人看的,而是写给那些能识些字,但是没有很深的诗书造诣之人看的,读过几年私塾,便能轻易看懂,甚至也是写给那些说书艺人看的。

其中所说之事,自然是有真无假,但是也不是和盘托出,至于到底说什么真事,徐杰可谓是斟酌无数,彻夜不眠。

若是平时里说什么军事秘闻,皇家秘闻的,只怕是要人头落地。此时的徐杰,却是豁出去了,内容上有选择,也知道老皇帝这个紧要关头,不会与他去计较那些。

左定的差事也就来了,这第一份报纸可不是卖的,甚至还要隐蔽而出,躲躲闪闪,所以左定也就成了把报纸传扬出去的最佳人选。

茶楼里,码头边,货栈处,等等地方,这里留一份,那里留一份,甚至墙边贴一份,地上掉一份。

百万汴京城,这些都是不难。真正难的,是军营。要把这些报纸送进军营里,还真不是简单的事情,军营里虽然多是大字不识的泥腿汉,但也不是文书虞侯之类,一般小军官,多少也能认识一些字。

城外禁军,必然对徐杰写的那些噱头更加感兴趣,因为这些事情都与他们都息息相关。只是这报纸如何在军营里大范围传播,也让左定想破了脑袋。

若是以往,倒是不难,禁军进出的军汉不少,甚至大营外做禁军生意的商户也不少,茶楼酒楼很多。只是近来,禁军忽然管制得极为严格,不许任何一个军汉外出,全部都只能在军营里待着,所以左定才极为为难。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运粮的,运菜的,送水的,甚至拉夜香挑粪的,左定带着不少人,就在大营之外到处走动,但凡看到进出的车架,牛车驴车人力车,左定都往前去搭讪几句,给些铜钱之类,又送几分报纸。

十几万人的吃喝且不说,十几万人的粪便处理,就是一个大工程,军营里可没有埋在地下的下水道,十几万人的粪便,皆是由一辆一辆的人力车从军营里拉出来的,这些夜香车辆,又带着一份一份的报纸进去。

徐杰当了八卦小报的记者,自然也要去看看这些八卦引起的反响。

所以徐杰带着梁伯庸,去了那遇仙楼,遇仙楼里有个江映云,今日难得闲暇,这件事情也要一并解决了。徐杰身后,也还跟着个透着一股机灵劲的徐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