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陵前挖坑

二十岁不到靠自己的能力封公,在这大唐来说,也算是独一份了,但孙享福并没有什么喜悦的心情,今天,是所有在守城战中牺牲的将士的遗体下葬的日子,孙享福让人在双华岭为他们修建了一个烈士陵园,不过现在,还只是一些坟茔,稍后,会有许多基础建设来完善。

一番祭拜完之后,孙享福亲自带着府中一些懂得乐曲的下人们在坟茔前演奏了半个时辰的哀乐,这个调子,后世孙享福所在的农村死人的时候都会放好几天,想不记得都难,但这玩意第一次在大唐问世,顿时催下了好多人的泪水。

“夫君,笔墨已经准备好了,这篇祭文还得你来写。”

哀乐奏完,虞秀儿拉了拉早已经哭的不像样子的孙享福,将一支快有她胳膊粗的大毛笔递了上来道。

“朔州的将士们,你们不会白死,某今天在此处为你等建陵立碑,是要让你们看着,你们用性命守护的朔州大地,将会如何的繁荣昌盛,这是我孙正明对你么你们的承诺。”

说罢,孙享福收去悲伤,一抹脸上泪花,将那大毛笔往墨缸里沾去,随即,在早已铺开的白纸上写道。

血肉筑城万箭穿。

铠甲染血映月寒。

战鼓轰鸣心不怯。

狼嚎骤起震边关。

铁羽钢刀杀胡虏。

保家卫国何惜身。

朔州儿郎有忠魂。

万古英灵莫远行。

一首充满边寨战争气息的悼亡诗在孙享福笔下一气呵成,倒是叫跟王旭一起来看热闹的那些王家读书人对孙享福刮目相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些字将会被刻成石碑,竖立在双华岭烈士陵园里。

“孙兄好气魄,本公子佩服之至。”

没有经过那两天战争的人,是很难体会到这诗里面的意思的,恰巧,这两日的经历,是王旭这辈子见过的最惨烈的画面,所以,他对这首并不算深奥的诗最有认同感。

“王公子过奖了,对了,今日只是我朔州团结营的士兵下葬,还要感谢王公子专程来给他们送行。”孙享福收了毛笔,朝王旭假模假式的拱手感谢道。

另一边,唐奉义已经摇头晃脑的读起了孙享福这首悼亡诗,并且给那些大字不识的朔州兵们讲解起诗的意思来。

“应该的,应该的,孙长史,哦,不对,现在应该叫孙都护了,可否借一步说话?”

经历过朔州之战后,王旭对孙享福的态度明显转变了不少,没有办法,谁叫他现在有事求着孙享福,他那八十万亩香料田,可快到收割的季节了,而原来,那些地是属于突厥的,现在,朝廷已经划归了安北都护府,这香料储存收割的方法,以及那些田地的地契,可都是他目前想要的。

收拾了一下心情,孙享福和王旭独自走到了山岭的一边,那里,很多民夫在清理灌木树根,如无意外,明年开春之后,这里将会开满映山红。

“王公子,这朔州之地是你我用命保下来的,我希望你珍惜它,如果你有什么损害朔州百姓利益的提议,我劝你不要开口,山岭上的这些兄弟们可还看着呢!”孙享福假模假式一本正经道。

“本公子可不是那样的人,咱们一直都是合作关系,既然合作,那当然是要共同谋取利益了,族老们对我在草原开香料田这个项目十分的满意,要不了多久,香料田就会收获了,届时,本公子会送一万石香料到你府上,这是给你私人的。”

“一万石香料?这可是价值一百多万贯的钱财啊!本督要是收受你这么大的贿赂,长安的御史估计能拿唾沫星子把本督喷死。”

“呵呵,这边寨之地,你不说,我不说,没有人会知道,而且咱们可以说成是酬谢嘛!你帮本公子做种植技术指导,分一点点作为酬劳,也是应该的。”

“那行,正好本督此前答应了皇后娘娘送些香料供后宫用度的,就从你这里出了,有什么正事,你且说来吧!在不影响朔州百姓利益的情况下,本督都许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