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九月(第2/3页)

登州的屯堡总数为四百九十三个,人口一百零五万人,除了这些屯户之外,还有大批流民拿着屯户户籍进入登莱的各种工厂,各个屯堡去外围也形成了一些社区,这些人靠运输等临时劳力为生,也有在屯堡周围做从事服务业的人,登州各处繁荣的商业和充足的人口给他们创造了不少工作岗位。

登州镇属下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一百四十余万人,每天依然有源源不断的流民到来,登州依然需要更多的土地安置人口。

作为经济战附属品的棉布大战也结束了,棉花价格曾在八月下旬被压到了最低,棉商损失惨重,收棉比较晚的棉农砸在了手上,刘民有为了不影响第二年的种植面积,九月又开始加大收货数量,以免棉农尽数破产而使得来年山东棉花大量减产,那样的话登州镇就没了原料供应地。

棉布价格在缓慢回升,棉农又得以缓了一口气,但并非每个地区都在回升,青州府南部也大量种植棉花,这里离运河较远,中间隔着衮州府,却靠近莱州府灵山卫,往年有江南商人来采购,也有运河收棉的商人过来,去年还多出了灵山卫的登州棉布厂采购,是不愁销路的。

但到了今年行情就不同了,运河棉布价格的波动影响到了江南和运河商人,这些商人都在谨慎观望,青州府到运河路途较远,成本原本就高出一截,棉商不愿冒太大的风险,而登州棉厂也不来采购,刘民有刻意减少青州府的购棉价格,让部分自耕棉农破产,不得已变成流民投入了登州屯堡,另一方面则是想减少青州府的种棉面积,如今天灾一年比一年严重,刘民有需要在登莱青三府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经济作物则依靠向外购买。

登莱各地九月开始种植冬小麦,又是一片忙碌,刘民有的民事部忙着这个最重要的事情,宋闻贤的外务司派出吏员拜访山东各地地方官,消除兵乱之后各地对登州镇的疑虑,另外也有专人去东江镇各岛。

陈新则忙着与王廷试和吕直修补关系,然后不断视察军队系统,包括预备兵、集训基地和驻扎登莱的四个战兵营,新的三千新兵训练完成后,原来缺编的两个营全部满员,在天津赖了三个月的最后一个千总部也到达登州,尽数返回驻地。这些战兵平时都是分散驻扎,由各处屯堡分片供应后勤,能减少运输损耗,减小后勤的困难,只有在进行合练和作战时才会大规模集结。

算上祝代春的第五营,登州正规军已经有三万六千人,其中新兵不到五千人,全军训练有素,近三万人具有作战经历,九边虽号称数十万大军,却无一镇能与登州这三万人相提并论。登州镇所有军队回归驻地后,登莱稳如泰山,陈新也松了一口气,乱七八糟的大半年总算要过去了。

辽南却并未消停,登州镇的秋收攻势从八月底就展开,登州驻扎在复州的骑兵和龙骑兵大举出击,在盖州附近与建奴游斗。复州至盖州之间原有堡垒和驿站十余处,后金兵放弃了大部分,后撤至榆林铺布防,缩短自己的后勤供应线。登州镇占据这些废弃的堡垒后,略微改建,便成为骑兵的临时据点,兼做烽火台的作用。

有了这些临时据点,登州骑兵获得了简单的依托,作战方式更加灵活,哨骑不断越过盖州袭击耀州堡以南地区,已经威胁到后金辽中的粮食产地,同时耀州还是建奴食盐的供应地,一旦这里丢失,建奴连盐都要靠走私了。

除了盖州之外,朱国斌出动了一个步兵千总部,与东江镇配合,从岫岩出发沿草河河谷北上,一直攻击到了连山关附近。东江镇则重新占据了铁山,并重新占据了建奴放弃的宽甸等地,还不断派出分兵往北袭击赫图阿拉一线。

辽南和东面两个防线的全线骚扰,逼得建奴进行了动员,正黄旗、正白旗、镶红旗和正蓝旗出动了五千甲兵到最要紧的盖州布防,另外四旗则防守东面的漫长防线,总共出动的兵力超过万人,包衣超过一万五千,甲兵和包衣都要自带行粮和马匹,加剧了后金粮食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