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吴三桂“借虏平寇”始末(一)(第2/2页)

所以,吴三桂萌生了降顺之意。

三月二十日,李自成派明朝降将唐通前来约降吴三桂。

唐通兵力远逊吴三桂,三月初投入大顺就得封为定西伯。唐通以身作则,在吴三桂面前大夸李自成够意思,鼓动吴三桂投降。

吴三桂由是做出了决定,宣布投降大顺政权。

吴三桂将山海关移交唐通守御,自己率部进京谒见李自成。

三月二十二日,军至永平(今河北卢龙县),吴三桂大张告示,云:“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

三月二十六日左右,抵达河北玉田县,神京已经在望,吴三桂却改变主意了。

原因是在永平西沙河驿,吴三桂遇到了从北京逃出的奴仆,得悉父亲吴襄已被捕。既而又得知自己留在北京的爱妾陈圆圆(又名陈沅)被大顺军将领所掠,悲愤所致,怒发冲冠,仰天长啸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还有何面目活在天地间!”骤然回师,将刚刚接管了山海关军务的唐通部杀散,重新占据了山海关。

杀散了唐通部,即是彻底与大顺政府决裂了,吴三桂索性公开宣布“讨贼”,大发告示,称自己要“复大仇,歼大寇,以奠神京”。

考虑到关、辽两镇兵力不过区区五万余,且内无军需,外无援旅,人心汹汹,难保朝夕,要与大顺政权抗衡,吴三桂还必须得到满清的帮助。

但吴三桂还不甘心就此降清,他还幻想有第三条出路,即倚重于清廷的力量成为西晋刘琨一类的英雄,最不济,也应该成为五代十国中石敬塘一类可以开拓自己事业的人物。为此,他让书吏起草了一封向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请兵的信,准备向刘琨、石敬塘学习,割地借兵,以应对李自成的兴师问罪,进而根据形势的发展,徐图将来。

书信辞色壮丽、沉郁慷慨,读来让人目眩神摇,其中称:“如今贼首李自成僭越妄称尊号,掳掠妇女财帛,罪大恶极,一如赤眉、绿林、黄巢、安禄山之流,人神共愤,众叛亲离,其败亡指日可待。我大明帝国积威德三百年,民众讴歌思念之心一直没有消失,分布在各省的大明朱姓宗室王爷,像晋文公、汉光武一样拥有中兴大才的,大有人在;只要他们举起大旗,则会义兵蜂起,羽檄交驰,山左江北,密如星布。吴三桂深受国家厚恩,悲痛于黎民遭此战祸,本来准备向李自成兴师问罪,以告慰天下。怎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向大清泣血求助,我国与大清通好二百余年,如今无故遭受国难,大清应该恻然怜悯,而且,李自成之流乱臣贼子也不值得大清朝容留。锄暴剪恶,是顺应天意;拯顺扶颠,是行大义;出民水火,是行大仁;兴灭继绝,是为大名;取威定霸,是为大功。”

这就是吴三桂的“借虏平寇”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