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北使团的遭遇(二)(第2/3页)

刚林被二人说得哑口无言,径起而出。

十五日,清朝内院官率户部官来接收使团带来的银币。

陈洪范正告他们:“银币是送你们的,正该收去。先付上银鞘十万、金一千两。至于蟒缎二千六百匹、余缎绢尚在运输途中。另外,这银一万两、缎二千匹,是我主上赏蓟国公吴三桂的;吴三桂既不出拜诏,你等也可收去转付。”

清兵清将听了,拊掌踊跃,攘夺装车,负驮而去。

左懋第等人看清方所作所为,毫无修好诚意,知事势难为,便密修奏表,令人半夜逾垣而出,驰报史可法、马士英二辅,希望朝廷早饬备御。

清廷接受了银币,自此接连五天未出一人与使团见面,只是紧锁寺门,封闭消息。

即使这样,使团还是约略打听得一点风声:李自成的大顺军与清廷战事吃紧,清廷连接派出得力干将领兵出彰义门往西剿贼去了。

事实上,这年十月十二日,清廷与大顺军在怀庆激战,大顺军获胜,攻克沁阳。多尔衮惊惧之余,将所有重兵皆调入陕地,合击李自成余部。

改日,使团又探得自从那天会见过刚林,摄政王多尔衮曾与内院诸臣商议如何处置南来使臣。有清将答:“杀了他。”数典忘祖的冯铨却阴恻恻地说:“剃了他发,拘留在此。”最后还是松山降清的洪承畴说了句人话,说:“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为难他们,下次无人敢来了!”摄政王多尔衮颔首连称:“老洪言是。”看来,使团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

二十日,车令送来了一帮人,声称要遣送使臣南返。

这帮人,原先是和祖溥泽一同去联络祖大寿和吴三桂的,为首的是参将辛自修。

车令走时,交代了一句:“祖锦衣(指祖溥泽)父亲留他不去了,同来官丁送在这边,同回南去。”

等车令远去,陈洪范低声向辛自修等人细询祖溥泽之事。

辛自修说,祖溥泽已于十六日被逼令剃头,其痛哭了一日夜,有“奉命同来,图成好回南;今为所苦,至死不忘国家”等语。

众人听了,唏嘘不已,不好再说什么。

二十六日,刚林又出现了,趾高气扬地说:“你们明早就可以回去了,我派兵送你们到济宁;回到江南,请报告你们主上,就说我大清要发兵南下。”

左懋第情知与清廷谈判无望,但还是提出最后要求:“我等奉命而来,一为致谢贵国,二为祭告陵寝,三为议葬先帝;还要往昌平祭告先帝。”

刚林板起面孔训斥道:“我朝已替你们哭过了、祭过了、葬过了,你们哭什么?祭什么?葬什么?你们先帝活时,贼来不发兵;你们先帝死后,拥兵不讨贼;你们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

陈洪范又插嘴说:“果不容我们改葬,愿留银二千两,烦贵国委托官员请工人代替我们办理,如何?”

刚林不耐烦地说:“我国尽有钱粮,不要你们的;并且已葬了,不必改葬。”挥挥手,立即闪出一名官员,出示檄文,当堂朗读,大意为江南不救援先帝为罪一,擅立皇帝为罪二,各镇拥兵虐民为罪三;旦夕发兵讨罪。

插嘴先生陈洪范说:“我们为讲好而来,你们竟然不同意讲好?”

刚林大大咧咧道:“来讲,河上可讲,江上可讲,随地可讲。”

陈洪范说:“流贼在西,猖獗未灭;贵国又发兵向南,恐非贵国之利!”

刚林一挥手,喝道:“你们去,休要管我!”

二十七日拂晓,两名清将领兵三百,催促使团出京,督押途中随营安歇,不许一人前后、一人近语。

二十九日,到达河西务,众人仰望大明诸皇陵,虽是近在咫尺,却不得一谒祭告,哀痛不禁。当日,在河西务整备祭品,设位遥祭,文武将士皆痛哭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