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黄道周北伐

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七月,黄道周请求督兵出闽,联络江西,援救徽州、衢州一带义军,为隆武帝移跸赣州或湖南打前站。

所谓“督兵”,只是说来好听,其实,隆武帝并未能为他提供一士一卒的支援。

但黄道周毫不介意,他觉得凭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又有大明王朝这块牌子,不愁招不到军队。

隆武帝倍感尴尬,却也激赏老夫子的豪气和胆气。

七月二十二日,隆武帝设宴饯行。

翌日,黄道周仅“挟三五秀才”,慷慨北去。

从福州到延平(府治在今南平市)重镇建阳,黄道周果然凭借自己的声望招募到一大批忠贞之士,人数达到三千多。

黄道周的学生李世熊在《再上石斋黄老师书》中感叹万分地说:“先生此行,招募来的人员不过三千余人,国库不拨一文军饷,所有开支全靠门生故友资助,这只是激于一时的义愤而慷慨请行罢了。朝廷颁发了百十道盖了印的空白任命书当作行军资费,可叹,行军作战之事可不是新招士兵一个月就可以领悟的,门生故友的资助可不能长久输给,而空白任命书也不可以当作衣服粮食可以换取士兵的性命。退一万步说,即令士兵、马匹都得饱食,人人都愿捐躯效命,这三千名未经过训练的士兵又岂能抵挡得了数道分进的几十万气焰嚣张的强虏?”

从建阳的东北面翻越仙霞岭即可到达浙江衢州,而若由西北经光泽出杉关,也可到江西建昌府(府治在今江西南城);若由正北出崇安,越分水关,经江西广信府(府治在今江西上饶市),则可北达徽州(府治在今安徽歙县)。

相较而言,东北的仙霞岭乃是天险阻隔,难于逾越;西北又辗转曲折,路途遥远,饷馈艰难。

经通盘考虑,黄道周决定由正北出崇安,与金声所部徽州义军遥相呼应。

然而,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八月,黄道周尚未抵达崇安,清军已发起三路大军围攻徽州:一路攻旌德,并分派骑兵牵制江天一于绩溪;一路间道攻新岭;一路直攻徽州城。

徽州出现了危急形势。

面对强敌,金声被迫将主力分置在太平府的篛岭、旌德的岸关、祁门的祁山等地,灵活穿插,乘间出击,与清军苦苦周旋。

九月,黄道周终于抵达崇安,但粮饷匮乏,只好向福州请饷。

隆武帝一千个一万个同意发饷,但哪有饷发?无奈,只好厚着脸皮向郑芝龙求助。

毫无意外,郑芝龙拒绝了。

郑芝龙说,黄道周所部不过乌合之众,能有什么作为?输送粮饷,纯属浪费!

这还不算,他还到处散布流言,诬蔑黄道周“交通外藩”,说黄道周和江西、湖南等地的官员勾勾搭搭,有不臣之心。

黄道周气得肺都快要炸了,上疏道:“老臣如今年已六十,没有阴险的用心和恶毒的语言可供凶徒仇恨,也没有奇功异绩可供政要人士所妒忌,只有一片忠肝义胆可对高皇帝、大明列宗及天下百姓。”

进而疾呼道:“在朝中的众大臣,不思洗心革面、涤肠剖胸,奋起与将卒同甘共苦、齐赴患难,分胆共薪,而一味百般诽谤、千般诋毁,含沙射影,拉帮结派,不知其真正用心是什么?!”

就在黄道周苦候粮饷之际,金声部寡不敌众,旌德、宁国等地先后被清军占领,金声只好将兵力收入徽州,固守待援。

可是,此时此刻,还会有谁入徽相援?

可甭说,真有军队来了。

九月二十日,一支打着大明旗号的军队驰援徽州。

然而,领兵的是当日在弘光朝痛批马士英的黄澍!

这个黄澍,早在弘光朝覆灭时降清了。

不过,他虽已降清,却尚未剃发,且与金声是同乡,军队打的又是大明旗号,金声被骗了,将他迎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