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封王之议(一)(第2/3页)

对忠贞营来说,要占领梧州并不是什么难事,但真要占领了梧州,那就是真正的叛乱行为了。

所以,李赤心、高必正等部击败了叶承恩等众后,便拔船而去,发往浔州、横州。

恰巧,陈邦傅正在和草寇徐彪为争夺南宁打得不可开交,从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九月打到次年五月,陈邦傅始终处于下风,南宁府城被徐彪牢牢占据着。

陈邦傅听说忠贞营来了,且在广西没有立足之地,就盛情邀请李赤心、高必正前来助阵。

忠贞营也相趁此机会收取南宁歇马。

于是,李赤心、高必正和陈邦傅一拍即合。

忠贞营于十二月初三日举兵,轻而易举地斩杀了徐彪,占领南宁府城。

从此忠贞营和陈邦傅走到了一起。

首辅严起恒、尚书吴贞毓等则是用“流寇”的眼光来敌视大西军,坚决反正封孙可望为秦王。

杨畏知以明朝旧臣、孙可望使者的双重身份向朝廷剖析其间利害,说:“孙可望兵强马壮,正可为我所用,怎么能吝惜一封号而不以收拾人心?又怎么能因此给自己树立起一个强敌?”

杨畏知建议,实在封不了一字王,不妨退封为二字王,封李定国、刘文秀为公爵。

为此,杨畏知解释说:“请封,其实是孙可望一人的意思。他的本意无非是想得封爵位居刘文秀、李定国之上,从此驾驭两雄,使两雄受自己节制罢了。”

廷臣钱秉镫受杨畏知的启发,提议可以利用封爵的机会,上演一出永历版的“二桃杀三英”,即封孙可望为二字王,封李定国、刘文秀为公爵,然后从中挑拨,以造成“德归两雄而离心于可望”的局面,让他们自相残杀。

真够阴险的。

这场封王之争持续数月不定。

想着孙可望还在云南巴巴地等结果,杨畏知实在等不起了,只好拉倒,说:“孙可望的意图不过是想凌驾在李定国、刘文秀之上罢了,如果不肯给他封赏王爵,封公爵也行,但必须封李定国、刘文秀为侯爵,只要孙可望的等级高于李、刘,他就心满意足了!”

众当政要人也争累了,不争了,表示同意。

于是,通过廷议,朝廷准备决定封孙可望为景国公,赐名朝宗。

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决定,非让孙可望闹翻天不可。

这时候,督师阁部堵胤锡从湖南回来了。

当日,堵胤锡受何腾蛟排挤,被迫放弃就要得手的长沙,和李赤心、高必正一道入江西救援南昌金声桓。

他们刚抵攸县,不但前面的南昌已陷,金声桓自杀;后面的湘潭亦失,何腾蛟遇难。

忠贞营进退失据,只得退彬州,入广西。

堵胤锡不甘心看着自己辛苦收复的大批失地就这样轻易地落入清军之手,派自己的侄子堵正明据守永兴,自己率万人奔衡州,冀图力挽败局。

但湖南的攻守局势已经逆转,清军步步紧逼,明军节节败逃。

四月,堵胤锡与清兵战于草桥,败绩,衡州失守。

同一时间,踞守永兴的堵正明战死,永兴沦陷,堵正明的眷属皆死。

堵胤锡只好退入镇峡关(曹志建改名为龙虎关),准备和守关楚镇曹志建一同抵挡清军。

曹志建向来忌惮忠贞营,看见堵胤锡突然出现在镇峡关,以为堵胤锡是充当忠贞营的内应来赚取自己的地盘,不但不接待堵胤锡,反而发兵围杀。

堵胤锡真是欲哭无泪!

他带回来的千余疲兵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于自己人之手。

堵胤锡和儿子堵世明在混乱中逃出,藏于附近监军佥事何图复山寨里。

曹志建为了赶尽杀绝,统兵往攻山寨,斩杀何图复。

堵胤锡又在混战中侥幸逃出,间道趋贺县,抵梧州。

途中,儿子堵世明病卒。堵胤锡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广东肇庆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