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明事湮灭(第2/2页)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举是中国近三百多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重大事件,是中华儿女在台湾这块神奇土地上写就的灿烂篇章。

然而,毋庸置疑,郑成功此举的初衷,其实是在为长江战役的失败找退路。

另一个抗清大英雄张煌言就在《上延平王书》中直言不讳地揭郑成功的私心,说他这是:“寻徐福之行踪,踵卢敖之故迹,纵偷安一时,必贻讥千古。”

在台湾,郑成功得偿所愿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郑氏王朝。

这之后第二年(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的五月初八,郑成功就暴病身亡,享年三十八岁。

也就是说,永历、郑成功、李定国三人,竟然分别死于同一年的四月、五月、六月。

这三人死后,虽然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和坚持于夔东的抗清武装仍以永历纪年,但影响力已微乎其微了。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九月,清廷对夔东十三家展开大规模的联合围剿,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计量,十二月,刘体纯兵败自缢,郝永忠、袁宗弟被俘杀,许多将领降清。

整个的夔东十三家,仅剩下了兴县的李来亨。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初,清廷再次征调起十万满汉包围李来亨部于兴县境内的茅麓山上。战争持续了大半年,八月五日,粮尽矢绝,眼见大势已去,李来亨先把妻子杀死,放火烧毁房屋,然后自焚而死。

至此,大陆上公开以恢复明朝为旗帜的武装抗清运动结束了。

同在这年(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九月七日,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名孤臣张煌言被清廷公开杀害。

郑成功不听劝告,扬帆出海,张煌言已饱受打击;到了1662年,得到永历、郑成功、李定国等人相继辞世的消息,张煌言失望之情更不待言。改年,四十五岁的鲁监国又患病离世,张煌言彻底心灰意懒。

他放弃了反抗,解散了军队,在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隐居起来。

张煌言想就此无声无息地了却残生。

但清廷的鹰爪并没有放过他。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七月十七日,清军包围了悬岙岛,轻松擒获张煌言。

张煌言拒绝了清廷的劝降,从容赴死。

行刑地点设在凤凰山下的杭州官巷口。

就义前,张煌言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举目遥望凤凰山,叹息说:“大好河山,竟使沾染腥膻!”

“是日,骤雨昼晦,杭人知不知,皆恸哭”。

张煌言隐居悬岙荒岛之上,曾作有《满江红·怀岳忠武》一词,强烈地表达了自己抗清复国的愿望,姑且就以这首词来作为本书的结束语吧。

《满江红·怀岳忠武》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

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

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

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染园雪。双龙逝,一鸿灭。

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

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

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