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风歌(三十)刘姓封王(第2/5页)

刘交这个人我们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刘交这个人在历史上可能名气不是太大,但是在文化史上刘交的名气很大,文化史上的名气刘邦都提不上,刘交提得上。刘邦四个兄弟中间最有文化的就是他这个小弟弟,他小弟弟从小跟着一个高人学习,我们为什么称叫高人呢?他这个小弟弟刘交的老师不是一般的人,是先秦诸子中间,荀子,儒家学派的后期的一个大师荀子,是荀子的门生,后来遭遇焚书之难,他的门生就逃了,这个人叫浮丘伯,就是刘邦小弟弟的老师。和他小弟弟同学的几个人也都不简单,其中有一个同学叫申公,这个人的名字叫培,也称为申培公,这个申公精通一门经学,中国古代能通一经那就不得了了,通哪一门经学呢?《诗经》。大家知道那个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这个《诗经》,305篇的《诗经》这个申公非常熟悉。而且秦代把《诗》烧了以后,到汉初出现了三派传《诗》的人,但是这个汉初传《诗》呢,它没有刻本,书被烧了,但是从秦始皇烧书到刘邦建汉,这中间只有十几年,有一些人《诗》学得很好,记忆又很好,他能把300多篇都背下来,所以到西汉初年没有课本嘛,我一篇篇背着教徒弟。当然背的过程中间难免会有一点走形,解释也会有一点个性色彩,所以申公传这个《诗》在中国历史上,文化史上叫鲁诗。当时有三派,就是齐、鲁、韩三家,这叫《三家诗》,加上后来后出的《毛诗》叫“齐、鲁、韩、毛”四家诗,我们今天传的都是《毛诗》,《三家诗》基本上消亡了,而刘交和他那个同学申公学的都是鲁诗,所以这个刘交是一个很有文化修养的人。这刘邦封的第一个王就是他的小弟弟,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起码没有胡作非为,而且这个人在文化史上很有贡献。

刘邦的其他的兄弟就不太好说了,老大死得早,大嫂跟刘邦的关系很僵,大嫂跟刘邦的关系怎么僵呢?其实这个事两个人都有责任。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是太循规蹈矩的人,循规蹈矩的人后来也做不了皇帝,刘邦年轻的时候呢,他在秦朝的时候就老犯事,老被公安上找事,请他去喝茶,找他谈话,这种事情比较多,所以刘邦老得躲,一旦秦朝的政府要找刘邦要抓他的时候,刘邦就逃了,逃了就带着一帮朋友,当然他这帮朋友也都是一些游手好闲的人。然后这一拨人就跑到哪儿去呢?刘邦好领着这拨人跑到已故大哥家去蹭饭吃,他自己去吃饭不说,还领了一帮人去蹭饭。大哥死了,大嫂一个人日子很难,所以,他大嫂看着刘邦这小叔子带着一帮人来家吃饭,很不高兴,给他们盛饭的时候,他这个大嫂就多了个心眼,盛饭的时候那个铲子本来锅里还有饭,应当说带着饭盛的时候,锅铲蹭锅的声音是一种声音,假如这个锅被盛空了,空铲子铲这个空锅那个声音一听就明白锅里没饭了,所以大嫂盛饭经常用那个铲子在那个锅边上蹭,叫人家一听就是锅里没饭了。然后他这一帮朋友们一听说没饭了都走了,等朋友走了以后刘邦过去一瞅,那锅里还有饭,从此以后恨他大嫂。

所以当刘邦当了皇帝,汉六年把他的小弟弟封做楚王的时候,大哥死了大哥有个儿子,应该可以封的,是刘邦的侄子,亲侄子啊,刘邦不封。过了一年,刘邦的父亲看不下去了,亲自找刘邦谈话提这个事,你怎么忘了呢?结果刘邦就说了两句话,“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非长者”,我不是忘了他,而是因为他娘不是一个忠厚长者,就这不封。后来他爹催着他封了,给他封了一个什么侯呢?叫羹頡侯。一般封侯都是封一个地方,哪个地方你叫什么侯,什么叫羹頡侯啊?羹頡侯就是锅铲子蹭着锅发出那个声音,用那个声音做那个侯的名给他侄子封了个侯,刘邦也挺捣蛋的,给他侄子封了这么一个侯,这个侯就是当上了也挺恶心的,锅铲子蹭锅的声音,假如我们说哧哧,那就是哧哧侯,噌噌,那就是噌噌侯,这样来封,这是老大。老四封了他很喜欢,老大也解决了。老二叫刘喜,喜欢的喜,刘喜,刘喜这个人呢,是刘邦的父亲最喜欢的,刘喜老实巴交,能卖点力气挣点钱,置点产业,他爹特别喜欢他,不喜欢刘邦,觉得他游手好闲不干正事。结果他给刘喜封到哪儿呢?封到代国去做代王,代国在哪儿?今天山西的太原,它的北面就是强大的匈奴。结果他这个哥哥,他这个二哥刘喜能挣点小钱,但是毫无政治才能,跑到代国去做了一年代王,匈奴一打过来他吓跑了,他把国家一扔,他自己一个人跑到京城去了。这叫弃国而逃,按说这是死罪啊,毕竟是自己的哥啊,下不了手,怎么办呢?从王降成侯,还让他做了个侯。当然在这中间,二哥刘喜这个人啊他确实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刘喜有一个儿子很厉害,他爹没本事他的儿很厉害,他的儿叫刘濞,知道了吧?吴楚七国之乱那个挑头的吴王刘濞,就是那个没有本事的二哥家的儿子,爹没本事弃国而逃,儿子有本事率领七国叛乱,就是这么一个人。其实这个刘濞在平定黥布叛乱的时候,20岁,立了战功,刘邦很喜欢。刘邦想封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兄弟第一太少,第二,兄弟大多数没本事,小弟弟是最有本事的是个文人。大哥死得早,二哥不中,一打仗就逃,弃国而逃,所以最后就把刘濞给封了,那是平定黥布叛乱以后封了他那个侄子。封完以后他后悔了,封完以后他把他侄子叫过来,他一看他侄子,司马迁史书记载说刘邦一看他侄子面有反相,但是封过了,后悔了。所以就告诉他,50年以后东南有人要反叛中央,莫非就是你。把刘濞吓得一连劲地磕头说不是我,绝不是我,绝不敢。刘邦告诉他,谆谆告诫他,天下同姓是一家人,你可千万别反。但司马迁写这个话我不信,第一,你怎么看出来你的侄子有反相?第二,你怎么能算出来50年后就要反?要这么神的话,你怎么不能算算你老婆将来会有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