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风歌(三十二)白登之围(第2/5页)

画外音:

楚汉战争期间为了与项羽争夺天下,刘邦把分封作为激励手下奋勇作战的手段。韩王信,正是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而被刘邦封为了韩王,成为了七个异姓诸侯王之一。刘邦也一度对韩王信非常器重,然而一件事情的放生使刘邦对他有了看法,那么着会是一件什么事情呢?

王立群:

但是在汉王三年的时候,这个韩王信出了一件事,这件事对韩王信,对刘邦影响都非常大,什么事呢?就是汉三年刘邦在荥阳打了个大败仗,他让纪信扮成他的样子,从东门出来引走了楚军,又派了三个人留守荥阳城,这三个人最后牺牲了两个,我们前面讲过,一个是御史大夫周苛,这是一个,另一个叫枞公,第三个就是韩王信。结果荥阳城被攻破,周苛不降牺牲了,枞公不降牺牲了。韩王信我们讲过这个人,这个人有一个生活原则叫“活命为上”,所以他立马就降了,不降要杀他,那两个被俘的不投降都被项羽杀了,韩王信投降项羽了,所以他活下来了,先活下来再说。等项羽稍微放松一点他又从项羽那儿逃出来,又投到刘邦那儿去了。刘邦这次没有处罚韩王信,没有处罚大概有两个理由,第一,人家是投奔你的,你不便杀;第二,韩王信的身份特殊,韩襄王正宗的孙子就剩这一个了,所以没有杀他。到了汉六年,就是我们一开始说的,刘邦就决定让韩王信迁个地方,迁到哪儿呢?迁到代地去,代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今天出煤老板那个山西的北边。山西的中部这一块就是古代的代国,代国有一个最大的危险,就是代国的北边是紧靠着匈奴,他面临着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颖川郡虽然小,但是颖川郡没有军事威胁啊。刘邦调韩王信把他迁到代地去,两个理由,一个善于作战,作风勇猛,这一条我觉得刘邦肯定跟韩王信说了,你很能打仗又很勇敢,现在调你到代地防守匈奴,这肯定要说。第二句话我觉得刘邦没有讲,因为第一句话是夸人,谁都喜欢听夸人的话。第二句话说什么呢?你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我不能叫你在这儿待,你得给我挪个地儿。这话刘邦肯定没讲,因为这叫什么呢?这叫防人,夸人的话刘邦肯定讲了,防人的话刘邦肯定没讲。

韩王信被迁到代地以后,这个韩王信还很勇敢,给刘邦打了个报告,说这个代国的国都在哪儿呢?在晋阳,晋阳就是今天的太原,这个离前线太远了,我要把代国的国都迁到哪儿呢?迁到马邑,马邑就是今天的朔州,在山西的最北边靠近内蒙,我要迁到那儿便于指挥作战。韩王信的这个迁都现在史学界有两种看法,第一认为韩王信迁都是为了更好地防范匈奴;第二种说法,韩王信的迁都是为投降匈奴做准备,这个不对,我认为第二个说法没有道理,韩王信后来是投降匈奴了,但不等于说他当初迁都就是为投降匈奴做准备啊,不是这样的。结果迁过去不久,汉高帝六年的秋天,这个时候匈奴的单于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单于,叫冒顿单于,这个冒顿单于带了20万精兵把马邑给包围了。这个韩王信做了两手,第一手向中央政府求救,第二手跟匈奴谈判。中央政府得令以后做了两个准备,第一派兵增援,第二听说韩王信跟匈奴谈判,刘邦专门给韩王信写了一封信,他听说韩王信跟匈奴谈判,怀疑韩王信有贰心。刘邦的话说得很重,说你的任务就是死守,你既不能轻易地死,也不能为了不死而侥幸地活下来。这个原话不是这样说的,原话叫“专死不勇”,什么叫专死不勇?一个劲儿想着死那不算勇敢,这叫专死不勇,就是你不能轻易地把命给丢了。第二句话叫“专生不任”,什么叫专生不任呢?只为了活不顾及自己承担的责任。结果刘邦的这个信一到韩王信吓坏了,因为他私下跟匈奴谈判的,韩王信怕刘邦杀他。这一担心,到这一年的九月,就是汉六年的九月韩王信就投降了,他投降以后就和匈奴联合起来攻打太原郡,这一下子激怒了刘邦。这是汉六年九月的事情,十月就是汉高帝七年的第一个月了,因为当时十月是第一个月。这一年的冬天,刘邦带了32万大军去攻打匈奴,仗打得非常顺利,很快就把韩王信打败了,韩王信打败以后,韩王信就逃到匈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