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大风歌(三十六)翁婿嫌隙(第3/5页)

汉二年刘邦东征的时候,曾经要求赵国出兵一块儿去打项羽,陈馀提了个条件,要想叫我出兵去打西楚霸王项羽的话,只有一个条件,“汉杀张耳,乃从”,什么意思啊?你们把投奔的那个张耳给杀了,我立即跟着你们一块儿去打。刘邦也会想办法,刘邦当然不可能杀张耳啊,他两家是儿女亲家,怎么能把他亲家公给杀了呢?他找了一个长得特别像张耳的人,把这个人给杀了,把他的人头装到盒子里送给陈馀叫陈馀看,我把张耳杀了,你看这人头。这死人的人头送到陈馀这儿,陈馀对这个人头看了半天觉得像,相信了,就派兵跟着刘邦一块儿打到彭城。后来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等刘邦打败的时候,陈馀好像听说张耳还活着,再看看那个人头呢?当然那个人头保存得也不会太好了,就觉得又不像了,所以又反悔了,不再跟着刘邦了,又脱离刘邦阵营站到项羽这一边来了。所以这个时候你看,陈馀以什么来划线呢?以张耳的死跟活来决定我跟不跟你刘邦,张耳要死了我就和你合作,张耳要是不死,咱俩就是仇人,所以张耳跟陈馀彻底反目为仇。当然,这个事情最后的发展是,这是汉二年的事情,第二年到汉三年,韩信、张耳带领军队攻打赵国,在井陉大败赵军,把陈馀给杀了,陈馀最后是被韩信、张耳所杀,然后赵王歇也被杀掉。赵国被韩信、张耳拿下来以后,韩信打了个报告给刘邦要封张耳做赵王,刘邦就立即答应,张耳就真正做了赵王了,这样张耳终于在汉四年成为赵国真正的赵王。但这个时候的赵王是刘邦封的,原来项羽封他那叫常山王,刘邦封他为赵王。但是赵王张耳做上赵王以后,也就走到他的人生尽头了,汉四年他做了赵王,汉五年他就病死了,只当了一年病死了。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张敖就继位做了赵王,他的儿子张敖是汉五年做了这个赵王。

画外音:

从流浪汉到赵王,张耳一生接二连三的撞上了好运,只可惜他做赵王时间太短了,刚刚一年命运之神就把赵王的位子交给了他的儿子张敖,那么在张敖身上还会出现,像张耳那样的传奇吗?张敖的命运会怎样呢?

王立群:

他的儿子就没有他爹那么幸运了,因为他们张家所有的幸运事情都叫他爹赶上了,他爹把所有的人生幸运都占了,他儿子就接连串地遭到不幸。第一件事就是他这个儿子汉五年做了赵王,汉七年就遇到麻烦了,汉七年刘邦去平定叛乱的时候被围在平城,我们讲过,被匈奴围在平城围了七天七夜,等刘邦突围出来经过赵地的时候,赵王张敖对他的这个老丈人特别好,就对他的岳父大人特别好,他亲自为刘邦端饭端菜。但刘邦不领情,刘邦是逮着他这个女婿赵王张敖是经常骂,骂到什么程度司马迁没写,《史记》中间只写了两个字,很有意思叫“詈甚”,詈甚就是骂得很重,但詈这个字不是一般的骂,因为詈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二三四的四,这个四在中国汉字的结构中间,很多这个四就是个网,你比如我们今天说罗网的罗,上面不是个四吗?所以这个字实际上是个会意字,什么叫詈啊?詈就是把天底下所有骂人的脏话都集中起来,然后骂出来,这叫詈。

这一詈詈出来个大麻烦,张敖是个很好的一个孩子,他虽然做了赵王是刘邦的女婿,丝毫没有什么傲气,但是他手下那些大臣可不是吃白米饭的人啊,他手下的大臣都是跟着张耳几十年的人啊,跟着张耳跟着他父亲的人,那些老臣们看不惯,觉得你刘邦虽然是个皇帝,那人家不管怎么样他也是个诸侯王啊,你怎么骂起来就没完没了,人家对你那么好,你那么辱骂人家,受不了。所以他手下的大臣就商量好了,要把刘邦给杀了,他们要杀刘邦这个事情是因为气愤不过,觉得刘邦不该这么骂张敖,所以才决定杀刘邦。杀刘邦第一步先告诉赵王张敖,张敖一听,说绝不能干这种事情,我的岳父虽然对我是这样骂了,但是他对我们老张家是有恩的,我们常山国已经丢了,是靠着人家这个高皇帝,也就是靠人家刘邦给了我们这个赵国,才让我们重新有了自己的一个诸侯国,所以高皇帝对我们老张家是有恩的,绝不能杀恩人,坚决不同意。后来他那些大臣们在一块儿商量,说咱们这个赵王啊是个大好人,咱们以后也别给他说了,说了他也不同意,咱们就自己悄悄地秘密进行,事儿做成了好处都归赵王,那意思什么?事儿做成了咱们让他当皇帝,事不做成咱们承担责任。这是高祖七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