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克莱尔沃的火种(第2/3页)

任何活得够久,还记得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人,都会觉得这种情况似曾相识。1095年,当地的大教堂里同样容纳不下那么多人。所以伯纳德这次也决定在附近的旷野搭起一个平台。1146年3月31日,在巨大的高台上,克莱尔沃的伯纳德与法国国王路易七世一同出现。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场景的象征意义——教会与国家要为了神圣的事业联合起来,人群顿时一片肃静。克莱尔沃的伯纳德没有让大家失望。

和在克勒芒一样,这一次的演说词也没有写在纸上。然而,它产生的效果却被敬畏地记录在案。人群聚精会神地听着伯纳德慷慨陈词,当伯纳德号召人们佩上十字标记时,回应响彻天际。“上帝的旨意!”的咆哮,仿佛是克勒芒呐喊的回声。路易七世与美丽的妻子阿基坦的埃莉诺跪倒在高台上,立下了东征的誓言。人们呼喊着、蜂拥着,要把十字缝在自己的衣服上。修道士们准备的大批布料很快告罄。伯纳德见状脱下了自己的教服撕成布条,为群众提供材料。

在乡下,影响甚至更加惊人。伯纳德在法国东部进行了巡回演说,并委任助理帮忙传播消息。他的说法与乌尔班二世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因为耶路撒冷目前仍然在基督徒手中,所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解放耶路撒冷的动机已经不再适用了。伯纳德把重点放在了拯救圣地这件事情本身的重要性上。东征是一次救赎,一个行使上帝职责而涤净罪孽的机会。在伯纳德令人难忘的描述中,它是因为这一代人足够幸运,才有机会赢得的“不朽徽章”。这次东征不仅是一次全副武装的朝圣,也是在用长剑来捍卫自己的信仰。

法国人民对此深信不疑。弗泽莱的演讲结束后几天,伯纳德写了一封沾沾自喜、言过其实的信件,向尤金三世通报了自己的成功。他吹嘘道:“你下令了,我遵从了。我发表演说后,十字军战士很快就多得无穷无尽。乡村和城镇如今已经空无一人。”

尽管伯纳德如此夸口,但他很清楚自己正在拿声誉当作赌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已经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确保它不要变成一场闹剧就成了他的责任。他特别注意避免煽动对犹太人的仇恨。他把犹太人称作“《圣经》的活文字”,因为他们的流离失所提醒了基督徒耶稣所受的苦难,并小心翼翼地强调不要迫害他们。伯纳德表示“在基督徒君主的统治下,他们处境艰难”,与基督徒类似,他们等待着被解救。

然而,迫害又一次发生了。一个名叫雷杜夫(Radulf)的西多会修士进入了德意志布道,呼吁人们对付犹太人。从多个方面来看,这种行为都令人恼怒。教皇尤金三世特地禁止了在德意志宣扬东征,因为他需要德意志国王帮忙,重新掌控罗马。愤怒的伯纳德向莱茵兰写了多封书信,勒令那里的人停止攻击犹太人,但这一次他的要求被忽略了。直到伯纳德亲自来到德意志,公开抨击雷杜夫,才终于恢复了秩序。

这位魅力十足的院长出现在神圣罗马帝国,或许阻止了对犹太人的迫害,但却让东征的热情席卷了全国。伯纳德很清楚教皇不希望德意志组织十字军,但也不打算半途而废。既然德意志人民群起响应,那他就要正确地引导他们。

让德意志人参加一场漫长、危险的圣地远征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神圣罗马帝国,任何想要扩张基督教势力的人都可以去看看东部国境,那里有大量的异教徒部落等待着他们去感化。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德意志的大部分领导人认为,这比千里迢迢去恐吓穆斯林重要得多。不过尽管障碍重重,伯纳德还是照常取得了成功。

对康拉德三世而言,这完全称不上好消息。由于教皇尚未给他加冕,康拉德三世理论上还只是德意志国王,这既有些尴尬,也存在着政治上的危险性,因为这影响了他在国内的公信力。作为补救,康拉德曾许诺尤金三世帮他夺回罗马,作为加冕礼的答谢。他现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国内贵族们因为东征的言论而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