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萨拉丁(第3/4页)

唯一的现实问题就是圣战何时开始。萨拉丁与耶路撒冷签订过一份十分不便的和平条约,而之前鲍德温四世的摄政吕西尼昂的居伊在赢得内战之后,迫切地希望维持和平。居伊很清楚,这张盖有萨拉丁印章的薄纸就是阻止入侵的唯一保护,因此他竭尽全力避免让萨拉丁找到撕毁和约的借口。然而,沙蒂永的雷纳尔可不这么想。

雷纳尔在安条克的悲惨遭遇和漫长的监禁,丝毫没有让这位爱惹麻烦的亲王吸取丝毫教训。如果说这些经历给他带来了什么影响,那就是让他变得更加顽固。雷纳尔的同僚把他那一系列可怕的失败当作宝贵经历的这一事实,恐怕正是十字军国家的领导层坠入深渊的最佳例证。

麻风王死后,趁着一片混乱,雷纳尔重新掌控了安条克,并宣布公国不再受耶路撒冷王国支配。居伊虽然掌握了王国的权力,但他根基不稳,对此无能为力。他恳求雷纳尔三思,但雷纳尔充耳不闻。之前他已经受够了当拜占庭皇帝的傀儡封臣,不打算重温那段经历。

雷纳尔最热爱的活动就是劫掠,由于安条克离叙利亚到埃及的一条主要贸易线路很近,他有很多机会肆意放纵。起初,他还满足于霸占叙利亚牧羊人的羊群,不过到1187年,他的动作升级了,抢劫了萨拉丁的大型骆驼商队。

居伊吓坏了,命令雷纳尔立刻赔偿萨拉丁,但是损害已经造成了。针对性的劫掠是一方面,这条贸易线路还是萨拉丁王国两大部分彼此沟通的重要路径——因此可以被轻易解读为对苏丹国的进攻。虽然雷纳尔直截了当地回绝了赔偿任何人,但这不是重点。萨拉丁有了开战的合理借口。

灭国的恐慌终于让争吵不休的基督徒团结了起来。十字军国家的全部战力——可能是包括1200名骑士在内的2万名士兵——响应了居伊的召唤。他们带着耶路撒冷最神圣的圣物真十字架,进军到拿撒勒,在一个防御工事完备的山脊上安营扎寨,静候萨拉丁的到来。

苏丹不打算在十字军选择的地点开战。为了诱惑对方离开营地,萨拉丁攻击了附近提比里亚的一个堡垒。提比里亚伯爵力劝居伊不要上当,尽管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个建议尤其沉痛,因为如此一来堡垒注定陷落,而负责防卫的是他的妻子。另一方面,由圣殿骑士团支持的沙蒂永的雷纳尔则愤怒地谴责伯爵的懦弱,他认为居伊应该立刻进攻。居伊犹豫了一阵,但骑士精神最终占据了上风。称职的基督教国王不应当抛弃女士,听任她自生自灭。

毫无疑问,这一英勇的举动产生了事与愿违的后果。拿撒勒和提比里亚相隔15英里(约合24千米),之间是一片无水的平原,而此刻正值盛夏。烈日无情地炙烤着十字军,而弓骑兵的骚扰无穷无尽。在一天的艰难行军后,十字军驻扎在了一个死火山的边上,这里名为哈丁角(Horns of Hattin)。

对筋疲力尽的基督徒而言,这个夜晚既没有让他们逃离难当的酷热,也无法让他们入眠。萨拉丁的军队就在附近游荡,他们点着了灌木,让浓烟直扑基督徒的面庞,还高声奚落,威胁称基督徒的人头落地已是命中注定。

1187年7月4日,随着浓烟和薄雾渐渐消散,借着升起的太阳,士气低落、口干舌燥的十字军看清了等待他们的灾难。萨拉丁的士兵数量至少是他们的两倍,而且完全包围了他们。猛烈的箭雨昭示着第一波猛攻拉开了序幕,穆斯林大军强行压缩着包围圈,而十字军绝境之下也爆发出了惊人的勇气,他们奋力突击,几乎杀到了萨拉丁面前,但结局几乎没有悬念。少数骑士最后趁乱逃走,而其他所有十字军都战死或被俘。

国王居伊、沙蒂永的雷纳尔和其他一些幸存的贵族被带往萨拉丁的营帐。在那里,萨拉丁展现了他著名的待客之道。他给了国王一杯冰水以示热情,并待他以贵宾之礼。不过,当他认出沙蒂永的雷纳尔后,和谐的氛围被打破了。在简短的交流后,萨拉丁命令这位60多岁的老人站起身来,然后亲手砍掉了他的头颅。115平复心情的萨拉丁对震惊的居伊表示,雷纳尔只是咎由自取。国王和其他贵族都可以通过交付赎金换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