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分赃(第2/3页)

收复了这位老爷子,让所有读书人对大明不再心存排斥,但秦风也为自己找了一个大麻烦,这位老爷子是啥都敢说啊!

比方在朝堂之上公开说陛下子息不昌,要求陛下纳妃这事儿,便让闵若兮在后宫气得冒烟儿。

这位老爷子自然也不是迂腐之辈,要不然,也不会偌大的年纪,也跟着苏开荣一路顶风冒雪地跑到了宝清。

目的何在?无外乎,钱!

大明六部与齐楚六部的排名大不相同。在齐楚,六部排名为吏,户,礼,兵,刑,工。这个排名,也就代表了各部在朝堂之中的地位。但在大明,可就不一样了。

仍然是吏部排第一位,吏部掌管天下官员,无论文武,没有吏部点头,就不成。户部执掌钱粮,是大明的大管家,排名第二也无异议,但第三位,可就不是礼部而是兵部了。

出现这个问题,自然是因为大明开国不久,四处征战,这江山,可就是军队打下来的,陛下更是出身军队,对军中士卒多有爱护,大明对于军中士卒的各项政策,从军饷到优抚,向来是让大明军队拼死奋战的重要原因。

除了这三个,排在第四位的仍然不是礼部,而是工部。众所周知,陛下重视工部,而工部下辖也对大明的四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大明,工匠只要立下大功,可都是要授官的,像余聪,现在已经升到了五品,在大明,可是连首辅权云都只是三品而已,一个匠人当到了五品,已经是足够骇人听闻了。诸如种种,使得工部从其他各国的排名最末,一跃而到了第四。

礼部不得不屈居第五。这当然是萧老头子不能容忍的,但作为识尽了沧桑的老者,他自然知道,抢是抢不过来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浸夺,而这种浸夺,自然便是要让秦风的那一套教育制度落到实处,只要天下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礼部的重要性,可不就是越来越重要了么。

而要达到这一切,首要的自然是钱。

开办学馆要钱,请先生要钱,负担学生们的吃穿也要用钱。现在的大明很多地方,你不使这个招儿,父母都不愿意送孩儿来读书。七八岁的小子,在家里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劳力,至于女儿家家的读什么书啊!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想要诱骗这些娃娃们来读书,提供饭食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要让那些父母觉得占了官府的便宜,自然就会将娃娃送来。

钱啊钱啊,让清高了一辈子的萧老爷子的头发又白了许多根。

至于刑部尚书唐忠,是前越朝时刑部的一位侍郎弃暗投明之后,升起来的。对于刑案之事相当熟练,当然,现在在大明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军队行使着管理地方治安职责的情况之下,他的责权的确缩水了不少。说话份量也最小,排名最末,无可非议。

可即便如此,他仍然要来为刑部争取自己的一份利益,必竟现在大明越来越多的郡冶,已经军民分治了。刑部负担的责任愈来愈重,人手也越来越不够用,要扩充人手,要负担起全国治安的职责,自然也是要钱的。眼见着大明蒸蒸日上,中兴可期,即便是最没有野心的他,又何尝不想青史留名呢!等过个几十上百年,大明史上,开国功臣之中少不得要为他留下一个位置,他可不想在史书给自己的评价是庸碌无为四个字。史书如刀,那是要传承千古的。

当然,他也明白,自己是吃不上肥肉的,不过能咬上小小的一口,也能办许多事情了。所以,他也必须要来。

这里头,也只有吏部王厚王尚书可以笑傲群雄,不用理会这些东西。

当然,现在户部的苏开荣也是笑眯眯的甚是开怀。没钱的时候,他愁得没法子,有钱的时候,他可就是大老爷了。即便首辅大人同意了各部的请求,陛下也御批了,最后到了这里,他们仍然得看自己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