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7章 诛心之刃(第2/3页)

薛绍点了点头,唐休璟这人我还算有点印象,曾在北伐期间与周道务的短暂接触之上见过他一两次面。记得他已经五十来岁了,但仍像是年轻人一样生龙活虎而且射得一手好箭。武则天评价唐休璟为“儒将”倒是颇为贴切,唐休璟举明经入仕一直都是担任文职但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是随后他调任地处边关的营州之后,就展现出了他在军事方面的特殊才能,没过几年就成了营州都督周道务麾下的一员得力战将,北伐之后更是调任丰州司马,成为了重要边镇的军事长官,肩负起了看守一道国门的重任。

思忖片刻之后,薛绍抱拳一拜,“太后,没有别的办法了——臣,请命出征!”

“且慢!”武则天说道,“新君三天之后即将亲政,大唐的朝廷面临一场重大的变数。值此非常时期,镇戍帝都的主力王师岂可轻动?”

薛绍咬了咬牙暂且忍耐,问道:“那太后与裴相公之意,若何?”

武则天眉头微拧,平静地说道:“收到军报之后裴炎与来本宫紧急商议,虽未做下决断,但有了初步的想法。裴炎说,大将军精通军事不如向大将军请教之后,再作决断。于是本宫才会亲自登门,向你请教。”

“臣万万不敢当!”薛绍抱拳而拜,心想看来武则天此来并非是想出兵,只是把我当作一个“参谋”那样听一听我的意见……罢了,毕竟我不是谋国谋军的宰相,他们肯来问我,已经很给我面子了!

“侍中之意,是废弃丰州,退守营州。”武则天说道。

薛绍听完当场惊愕的瞪大了眼睛,“太后,此举万万不可!”

“本宫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武则天的反应很平静,说道,“其实本宫也知道,丰州若弃则失一国门,千里疆土尽丧敌手,从而也会极大的滋长突厥人的野心。但是现在,朝廷内部不稳难以派出军队增援丰州。就算派兵,恐怕不等王师开到丰州,丰州就已经失陷了。既如此,还不如顾全大局放弃丰州,尽早在灵州与夏州一带加强布防。”

“太后,这是侍中之意?”薛绍问道。

武则天表情严肃的点了点头,“也是本宫之意。”

薛绍开始思寻,其实从大局来说,放弃丰州确实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千里疆土放弃容易,想要再夺回来谈何容易?而且,那千里疆土上的军民百姓将要遭受什么样的痛苦和折磨,也不是武则天和裴炎这样的人能够体谅。

更为重要的是,武则天与裴炎是纯粹的政客,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首先是朝廷与权柄,随后才是军事战略与保境安民这些事情。但是薛绍作为一名将军,他的本职就是保境安民。这或许就是政客与军帅之间本质的差距。

“太后,请恕臣直言!”薛绍抱拳一拜,说道,“臣无法同意,侍中的意见!”

武则天显然也料到了薛绍会如此回答,她平静地问道:“那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薛绍说道:“太后,臣是一名将军,臣在军在军。丰州倚黄河为天险,扼守突厥人南下的险冲要道,身后是一片坦途千里沃野,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如果说胡人在边疆那些小打小闹的劫掠,只是疥癣之疾,那么夺去丰州可就比得上是砍去大唐的一只手脚了。疥癣之疾不伤筋骨,手脚若被砍去,岂能重生?”

武则天眉头紧皱,“丰州只是暂时放弃,以后再行夺回,不可吗?”

“不可。”薛绍答得非常的肯定,“突厥人有如强盗,如果让他们攻破丰州,他们势必长驱直入践踏千里,杀尽军民、掳掠人口、焚烧城池、践踏田野,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尽成一片废墟。以后大唐想要拿回丰州,攻城掠地本身或许不难,但是要想再度重塑边防就得要依靠身后强大的国力与民力的支撑。但是千里疆土尽成废墟元气大伤,想要恢复过来非数十年功夫与百倍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可。如果朝廷为应一时之急而遭百年之苦,臣以为,大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