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君士坦提乌斯偏袒阿里乌斯派的行为(337—361 A.D.)(第2/2页)

君士坦提乌斯的思想不可理喻,也不会因信仰而坚定不移,他对左右两个极端产生恐惧,被迫盲目向黑暗而空洞的深渊靠近。他时而接受或又谴责阿里乌斯和半阿里乌斯派的观点,时而放逐或又召回他们的领导人。在办理公务和召开宴会的季节,他利用整天时间甚至通宵不眠,对含义不明的信条逐字斟酌,甚至推敲每个音节。他甚至常常会在睡梦中思考这些问题,占据了他的休息时间。皇帝支离破碎的梦境都被他说是上天显灵,他还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那些为满足他一时的热情冲动而不顾教会利益的教士授予他的“主教之主教”的荣誉称号。他忙着在高卢、意大利、伊利里亚和亚细亚召开多次宗教会议,计划要建立统一教派,但因为构想和作为的轻率、阿里乌斯派的分裂以及正统基督教会的反对,遭受到接二连三的挫折。他下定决心拿出最后手段,召开全国宗教会议,强制推行钦定信条。但尼科米底亚为地震所摧毁,难以找到合适会址,以及政治方面无法公开之原因,使这次集会有所改变。东部的主教指定在伊索里亚的塞琉西亚集会,西部的主教则在亚得里亚海海滨的里米尼聚商。前来开会的人,不是各行省选出的两三名代表,而是全教区所有教士。

东部的会议经过四天的激烈争论,毫无成效,结果不欢而散。西部的会议拖延将近七个月。禁卫军统领托鲁斯奉命,除非这些主教达成一致意见,否则不准散会。皇帝授权他可将15名最倔强的主教处以流刑,应允他若有能力完成艰巨任务,就授予他执政官的权力,使他易于按令行事。经托鲁斯的恳求和威胁、君王的无上权威、瓦伦斯和乌尔萨西乌斯的诡辩、饥寒交迫之苦以及悲惨和绝望的流放,里米尼会议的主教只得全部勉强同意。东部和西部的代表团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宫谒见皇帝,君士坦提乌斯极为得意,终于强迫所有人接受圣子只是和圣父“相像”而绝非“同体”的信念。但阿里乌斯教派在未获胜前,便把拒不从命的正统派教士全部撤换。君士坦提乌斯对伟大的阿塔纳修斯一直进行背弃正义而又无用的迫害,为其统治带来很大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