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杀无赦(第5/7页)

但是最少在朱棣征讨帖木儿国之前,朱瞻基不会暴露这个计划。真要修这条路,需要耗费的精力不会小,耗费的人力,物力,也是现在的大明承受不起的。

三月中,就在朱瞻基准备出发的时候,两艘来自南洋的战舰追了过来。

他们不是来自大明的传令船,而是张辅派过来的人,船上装满了两船草药,还有一个已经满七十四岁的老人中和子。

得知中和子前来,朱瞻基都吃了大惊,得知他带来了各种防治瘴气的草药,更是大喜,随即亲自到码头迎接了中和子一行。

一见朱瞻基,他就长揖笑道:“老道惭愧,耗费一整年,才算勉强不负殿下所托。”

朱瞻基笑道:“得知道长终于研制出治疗瘴气的特效药,孤不胜惊喜,道长这是造福万民之举。”

中和子固然是世外高人,但是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有些自得,笑道:“不敢当,老道也只是尽些本分。”

他自去年二月抵达交趾后,在交趾一带现场研究各种瘴气。有了显微镜的帮助,他能观测到不同瘴气里面的病菌组成。

虽然不通原理,但是东方古代的研究学者们绝不缺少试验精神。

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具体的药理,都是通过一次次的试验,才汇聚起来,然后经过历史的淘汰,留存下来的。

各种药理从何而来?每种植物的特性是如何形成?不都是通过一代代的中医们,通过各种试验证实下来的。

现在知道了不同的病菌,就通过不同的药物,不同的药方配比来针对它们,这样的药效就比以前的防治瘴气的药物要有效的多。

到了秋冬的时候,他委托张辅从各地购买了无数的药材,进行研究。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下来了七种常见瘴气的特效药,现在带上药材追了上来。

朱瞻基之所以不敢去勃固,也不敢去榜葛刺等地,主要原因就是怕当地的瘴气。

如果早有这些药方,他绝对不怕去那些地方。

不过现在也不晚,回程的时候,他就能把勃固,也就是后世的缅甸给收服了。

他来柯枝,说是给朱瞻基送药方和药材,但是更主要是自己想要去西洋看看。

朱瞻基虽然怕他年纪大,身体受不了,但是见他坚持,也不忍赶他回去了。

朱瞻基将中和子留在了自己的旗舰上,让他在船首的二层,与黄渊作伴。

整个舰队,只有少数船上有小厨房,还有御厨专门做菜,而此后朱瞻基的人也是最多的,所以在这里吃的最好。

他不需要女人伺候,但是朱瞻基依旧派了四个宫女,专门伺候他们师徒二人。

他们的到来,刘承徽是最开心的,每日晨提夕命,伺候在旁。

朱瞻基的嫔妃之中,刘承徽的作用是最大的,她精通医术,每次后宫妃子有个感冒发烧,上火,不需要太医,她就能直接开药。

而且,她还负责整个后宫的管理,帮朱瞻基管理的井井有条。

因为朱瞻基的重视,刘承徽的尊重,后宫的几个妃子对这个老人也是尊崇有加。

虽然中和子已经七十四岁了,但是身体依旧很好,他对西洋各处的异国景致很有兴趣。每次跟朱瞻基谈到这次几万里的旅程,他都以不负此生来回答朱瞻基,坚持不肯回去。

借着东南来的季风,船队只用了七日,就行驶了超过三千里路,抵达了忽鲁谟斯,也就是后世的波斯湾入海口,霍尔木兹海峡的这个名字,就是从这个国家的名字而来。

忽鲁谟斯是郑和前三次下西洋的最远处,是大明的最后一个贸易点,也是最大的一处贸易点。

这个国家在后世早就没有了,变成了伊朗的一部分,这个时代,他们也是帖木儿国和大明的双重属国。

帖木儿国虽然忌讳大明,但是他们同样需要一个贸易渠道跟大明做生意,得到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