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局势与大势(第5/5页)

这主要就是国家观念意识还没有觉醒。

实际上,国家意识的觉醒,真正算起来,要到二十世纪的满清结束时期,到抗日战争开始,才真正成熟起来。

所以,这种家天下的时代,计较哪个人是哪个民族,毫无意义。

话说回来,如今武将的势力衰退,不是哪个人的原因。而是因为战争少了,历练少了,更因为武将们面对政治倾轧少了。

宦官势力大盛,是皇帝的扶持结果,也是因为他们控制了国家的经济。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跟文臣是天然的对手。

因为文臣们需要的是治政,他们就必须掌握经济话语权,而不是仅靠税赋精打细算过日子。

所以才会有了土木堡之变,勋贵武将集团被一网打尽,大权全部落入了文官集团的手里。

以后的结果历史上哪怕粉饰太平也掩盖不住,土地,金钱,全部流入了文官集团势力,他们富的流油,百姓和国家却穷的叮当响。

朱瞻基哪怕现在是支持发动西征战争,也要防止文官们在这方面的动作。

他们或许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会让整个局势向那个方向发展。

这是一种大势,而朱瞻基就是要进行平衡。

这才是一个皇帝必须要做好的,其他的都是细末枝节。

不能因为要打仗就疏忽了控制局势,也需要从这次战争中,扶持更多的武将势力。

但是朱瞻基并不乐观,因为现在的武将中,能打仗的人不少,但是具有政治能力的武将,少的可怜。

在朱棣给朱瞻基列出的武将清单中,沐晟和张辅都赫然在列,这也说明了朱棣现在非常倚重两人的能力。

沐晟朱瞻基不太了解,这些年也就见过了两面。他已经位极人臣,当然不需要再专门来讨好一个孙子辈的。

但是张辅朱瞻基不准备将他放出去,也不准备放他回交趾,而是准备要把他留在京城当做镇宅之宝。

而且朱棣倾向于让柳升带领北路军,朱瞻基也不赞同。他从掌管神机营开始,是大明火器发展的大功臣,也具有很强的作战能力。

但是北路军的主要作用不是打仗,而是身负笼络西北各国,各民族的重要的任务。从这一点上来说,郑亨比他更合适。

这些年,郑亨率领十万骑兵驻守北明山,虽然没有打仗,但是能够把被打败的瓦剌,还有怀有异心的鞑靼都套上了缰绳,这种政治手腕才是一路主帅真正需要的。

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这方面的计划,朝廷也就迎来了永乐十七年的最后一次大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