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结果并非我想象的那样(第5/5页)

只有户部的浮动资金,以及额外资金,这一部分仍然由皇上掌控,调用需要皇上同意。

即便是如此,各部仍然有些不可思议,这皇上不仅把事权给了他们,连财权都给了他们自己啊。

现在多了两成,要是平日办公节省一点,每年还能结余一部分资金来改善办公条件啊!

他们开心的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各部公务不用拿到朝堂来讨论,也就等于其他大臣,没有了插手其他部门的机会。

当他们尝到了自己做主的甜头,还会允许不管什么事,别人都能来插手吗?

至于将基础办公资金给他们自己调配,在后世各国,各部门也是这么安排的。反正这些钱都要花,不花连正常办公都维持不下去。

户部就是一开始捏在手里,最后还是要给他们,自己还增添了许多烦心事。

就像刑部查案,你不给刑部出去办公的费用,谁出去查案啊?

而且这个时候的制度相当不合理,所有的资金被户部捏在手里。别的部门要一点,挤一点出去,不要就当忘记了,不给了。

这种方式虽然节省了一些资金,其实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和精力的分散。

现在朝廷按月直接将资金发放给各部,由各部自己安排,就能让各部把精力都放在公务上。

每月一审核资金使用情况,合理使用,下月就准时发放,这样也能防止大规模贪腐。

但是这种将事权和财权自己掌握,对各部大臣们来说,就是巨大的“进步”,一个个喜不自禁。

通过这套议事法则的推行,户部变成了户部,兵部变成了兵部,礼部变成了礼部,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一件鸡毛蒜皮的事务都拿出来讨论,所以统称为六部。

而军队事务现在也变成自己处理,除非大事,才会拿出来讨论,这就减少了文官对军队事务的插手。

没有了户部拿银子卡住军队的脖子,他们的话语权也大减了。

这个时候,蹇义才发现了问题,如今各部事务自己处理了,那大朝会上议事,还议什么事啊?

但是,即便发现了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职位职权大幅度缩水,蹇义也不敢提意见,因为这可是跟全体大臣作对。

而实际上,大朝会需要议的事依旧不少,比如高层人事权……但是这貌似就是他以前的工作啊!

还有各种新政策的制定,意外事件的处理等等……蹇义终于发现,自己争取来了这个议长,获得大部分也是虚权。

散朝的时候,他看了一眼自己右前方的朱瞻基,第一次感觉到了这个太孙一点也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