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寿宴(第5/5页)

在这个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赌博的年代,也能通过菠菜将民间的财富盘活。

当然,不是到必要的时候,他不会轻易破坏规则,因为规则建立艰难,破坏起来却易如反掌。

他现在已经建立了银行,老百姓也逐渐相信朝廷的信用,开始将钱财存进银行里面。

但是越大的商户,越是不相信朝廷,如今民间的大额金银交易依旧旺盛。

不过这些商人已经认识到了金银币纯度和质量都是值得可信的,内监银作局这几年压铸了数亿的银元和价值数亿两白银的铜钱,压铸机都坏了几十台。

可是银行的存款总额,流动资金,还不足压铸钱币的数额七成。

之所以有七成,还是因为内监限定了商户与朝堂交易,必须把钱财存进银行。

而且朝廷各种公费,工程用度,官员士兵俸禄也都是通过银行。

还差了三成,除了少数流通到境外的金银铜币,那就只有大商户们私藏起来的金银币了。

朱瞻基因为出海,对金银现金交易一直没有进行治理,朱棣也没有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认为朝廷到处设卡,耗费人力物力,还会增加腐败的环节,所以没有控制。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如果大量的金银被作为剩余物资私人存储起来,只会造成市面上的钱币短缺。

社会的发展需要钱财流通,金银不能吃,不能喝,再不拿出来用,逐渐会因钱币短缺造成财富饥渴。

虽然转变人们的认识非常艰难,但是第一步必须要走。

清查银行账目,促进商品流通的同时,也要促进货币的流通,这样经济才不会失衡。

在以金银实物充当货币的年代,在没有第三产业的年代,是不用担心金融危机的,但是要谨防货币短缺危机,货币充裕危机。

一帮五毒俱全的老家伙们将话题从蹴鞠又扯到女人身上,老家伙们得意洋洋。晚辈们一个个装作腼腆,实则不屑地倾听老家伙们互相揭短,或者是卖弄自己的风流史。

朱瞻基见话题逐渐扯远,干咳了一声。众人虽然看似一直在扯淡,但是实际上一直在关注朱瞻基的神情。

听到他的干咳声,登时所有人度住嘴了,看向了朱瞻基。

朱瞻基这才说道:“提到宝钞司,孤倒是想起了一件事。这大明发展银行才开了三年,现在竟然就有了三百万枚银币的亏空。孤最近准备好好清查一下账目,你们各家若是在银行有挂账,没有到期的就暂且不提,超过期限的,还是尽快将账目抹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