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秋闱(第5/5页)

胡俨又躬身问道:“据闻殿下要在明年春闱的考题里加上夷人时政,地理,可有此事?”

朱瞻基也不掩饰,直接点了点头说道:“孤正有此意。”

“这八股文考核乃是太祖……”

朱瞻基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爱卿就不要提历史,祖制了。此一时彼一时,当初的大明连读书人都找不出几个,国子监设立二十年,里面的学生还没有考核就被委派各处任职。可是如今呢?今日的读书人十倍于当初,还能用同样的考题吗?何况我大明如今蒸蒸日上,日日有新变化,地域越来越大。那些只会读死书,写几篇文章,却不懂农事,不懂外交,不懂天下各地风情的腐儒要来何用?”

胡俨被他说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红,朱瞻基很担心他有脑血管病,一个不好就脑出血了。

所以他又转变了语气说道:“天下时政,地理丛书孤已经让人刊印,发行天下。有半年多时间熟悉,到明年二月,那些依旧不看这些书的文人,就是自断前程……”

胡俨被朱瞻基给了一个台阶,脸色才好了一些。但是他依旧不甘心,说道:“可是这历朝历代,从来没有我华夏子民学习夷人学识之先例啊……”

朱瞻基反问道:“那君子六艺,现如今又有几个文人能全部精通?”

胡俨彻底无语了,朱瞻基的这一问可谓是直接揭了老底。

儒家从古至今其实就一直处于变化中,他们说的好听要固守传统,其实把老传统抛弃的比谁都快。

要是按照周朝时期的当官标准,现如今的文官们,几乎没有几个合格的。

周王朝的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然后才能当官。

儒家把这一套也装进了自己的教育系统,但是如今呢?能掌握其中一半学术的大臣都不到。

你自己都把传统丢了,现在还有脸说别人不守传统?

朱瞻基的话当然要含蓄的多,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他要是敢直接说出来,胡俨恐怕都敢直接撞死在他面前了。

对这个大臣,朱瞻基没有太多好感,因为他不是干才。但是也没有多少恶感,因为胡俨的操守,人品都还是不错的。

听到朱瞻基这样说,他只能躬身再拜,叹道:“老臣会将这个消息传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