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选才(第5/5页)

众人三拜朱瞻基,随后朱瞻基勉励了众人一番,众人就按照此前的名序就座,开始了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最后一次重要考核。

而朱瞻基等到考试开始之后,就起身离开。这里的考试要进行一天,他当然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

等到傍晚收卷的时候,他再来见见考生们就可以了。

于谦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朱瞻基,而朱瞻基那魁梧的身材,逼人的气势,也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等他离开,众人的精神才松懈了下来,然后礼部的吏员们就一一上前,分发今日的三张考卷。

殿试不考经义,只考策论。

今日考的三道策论,并不要求格式,不限字数,只要求卷面整洁,哪怕以白话回答也可。

听到唱礼官的话,众人不禁一片叹息。他们没有想到,最后一场考试,竟然完全脱离了所有人的想象,连用白话回答都可以,那他们学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儒学,岂不是白学了。

当然,这也只是一念之想,因为任谁都清楚,没有儒学的基础,他们根本不可能坐在这里。

三篇策论,一篇题目是“试论大明边疆管理”。一篇是“农业,工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性”。而最后一篇,则是“论农业兴国,工业兴国,商业兴国”。

如果不是已经接受了半年的时政教育,这些士子们大多恐怕无从落笔。不过前几日的复试上,就已经全部都是这样的题目,有了思想准备,他们这些人并没有太过惊讶。

考试在酉时初结束,随后礼官开始收卷、掌卷、弥封。

第二日开始,由朱瞻基指定的八位考官一人一桌,轮流传阅考卷。

每个人阅读了考卷之后,各加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朱瞻基,由朱瞻基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

两百九十八份考卷,要是粗略,不过一日时间就看完,但是这是阅卷,所以用了三日时间。

四月十四,被挑选出来的十份考卷被送到了朱瞻基的面前,此时当着朱瞻基的面,才将封名打开。

对朱瞻基来说,他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喜好来挑选状元,不一定完全看文采。

而他看到于谦的名字的时候,忍不住心中一喜,这可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官员之一啊!

虽然他很想点解祯期为状元,但是如果于谦的文章不是太差,他已经决定,点这个真正有能力的于谦当状元,让他少走一点弯路。

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个于谦就已经出色无比,现在有了他的细心栽培,一定会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