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家事、国事。国士?(第2/3页)

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真以为是说说罢了?要不怎么有那么多晋人争先恐后地想去效忠胡人政权,那是因为再有才能也不可能在晋国有所发展。

再娶个女人?对刘彦真不是什么太值得权衡的事情,娶呗,别说是再娶一个,就是百儿八十个也无所谓。

“播种”那是看情况,就是别想刘彦花太多的时间在“后宫”身上,哪怕是想要与女人厮混,等他先将中原光复了再说。等待哪天可以旌旗所指,数十万大军狂呼酣战,为他灭国诛族,或许可以改变一下作风,玩玩言情戏什么的。

纪昌立刻就是松了口气,身为人臣不怕君主不“种马”,就怕君主不“种马”,甚至是在评价一名君主上面,“种马”可是占了很大的评分数。

要深切知道一点,一个家族是不是兴盛,不是简单地看有没有出能人,该是那个家族有多少嫡系人口,有人口才会有一切,哪怕是出英才的机率低一些,人多了不是可以广撒网嘛!

一个年约三十来岁看去斯文的男人,他叫吕议,是荆州江夏人,算是汉部之中少有来自南方的人,经过差不多两年的考校之后,暂时是东牟郡郡丞,实际上现在是负责汉部在后赵的两郡政务。

吕议是饶有兴趣地看着刘彦满是不在乎的神态,等待被点名才说:“李氏与王氏一直处于监控,两家与东莱书院来往频率大增,该是会有动作。”

刘彦点着头:“青州刺史可有什么动作?”

“动作……颇为奇怪。”吕议先介绍了一下广固城的动静,最后才说:“前任刺史刘征被罢官,由刘徵新任青州刺史。”

别说,现在中原姓刘的人真的是太多了,特别是匈奴、羌、氐这三个胡人大族中改胡姓为刘姓的尤其多,再加上晋人之中不缺乏刘姓,简直就是多到了几乎是难以辨认到底是哪族的地步。

刘徵,何许人也?刘彦这边暂时没有太详尽的情报,只是收到一些风声,例如石虎给刘徵下达了命令,要刘徵建设大量船坞并收集工匠。

阿勒!?后赵要大举造船了?听到这个消息,刘彦是不是该紧张了?

刘彦是该紧张,特别是以前刘征在的时候可以为汉部多少遮掩一二,换了新任的刺史……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模样。

说起刘征,那还是与曹嶷有关,要说曹嶷可是青州土霸王,石勒剿灭曹家之后大肆杀人,仅是在攻破广固城就想要满城诛杀,还是刘征说“你留我做青州刺史,没有居民,我做什么刺史?我干脆回去算了!”,石勒一听也对,要是人都杀光了设立治所做什么,给刘征留下了七百人……

刘征是匈奴人无疑,但长久以来对刘彦多有照顾,仅是在完成朝廷的赋税上严格要求,其余多多少少有些挡风遮雨的恩惠,哪怕是知道刘彦非匈奴人之后态度也没有改变。

对此,刘彦曾经多次试探,刘征从来都没有正面的回应,这一次刘征被罢官,回去之前写了信笺,一块木犊之上只写了一个“漢”字,不仅没有让刘彦释怀,反而更加疑虑重重。

“已经病亡了。”吕议听刘彦问起了刘征,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含义,径直回答。随后,他说:“我们已经查明,朝廷是要在济水边上广布船坞。”

刘彦突然想起来了,后赵似乎是有大肆造船的历史,好像是集全国五万工匠到了乐安郡(济南以东一百公里),还真的是疯狂大建,可……真没有记载到底建造了多少船,或者是那些造好的船究竟是哪去了。

关于后赵境内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刘彦只能是多注意。

换刺史就换吧,看看能不能用财帛喂饱,使之成为“自己人”,或是让刘徵对汉部保持善意。

对于汉部来说,比较重要的还是长广郡和东牟郡那些与东莱书院眉来眼去的家族,刘彦可是比较期待那些家伙到底会做出什么事来,甚至万分好奇曹嶷之孙曹岩,或是曹家的什么余孽能够玩出什么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