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国策不容轻改!(第2/3页)

前燕有既定的国策,那就是清扫辽东周边的国家和势力。既然是国家了,并且有了国策,除非是突发的意外会动摇国家,否则根本不可能轻易改动策略,要不还制定国策做什么?

封奕等一帮奴才是最不想动摇国策的人,他们迫切希望慕容鲜卑可以南下,给那些投靠了石碣的“同行”好看,谁让那些成了石碣奴才的晋人大儒什么的不止一次嘲笑封奕等人,说封奕等人眼光太差,竟是投靠了边荒蛮族啥玩意的。

要说起来,这么个年头当汉奸……呃,是晋奸也是分档次。像统治中原的胡人跪舔,可以安慰自己是效力正朔,跪舔边荒的胡人则被看成饥不择食或眼光太差。

真话!谁占领中原并统治中原就是正朔,可以成为“中央之国”,导致封奕等那批投靠了前燕的晋奸,一个个在被嘲笑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只能忍下来尽心辅佐慕容鲜卑,期望慕容鲜卑可以替代石碣成为中原的统治者,好好地也过上一把“中央之国”大臣的瘾。

“高句丽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横扫,扶余国至多就是一个月!”阳裕可是逮了好久才有说话的机会:“相较起高句丽有‘中国’文化,扶余国则是一个蛮荒之国。”

中国这个词老早就有了,史书上出现的频率相当之多,就不再一一列举。

阳裕的意思是,高句丽人吸收了不少汉人,文化和工艺上有精进。

中国这一词非常神圣,却不是单指某个民族,是指地域。

然而,中国文化从来都是领先世界,文化上的领先能够带动科技的发展,要是没有相关的文化,让原始人去制造攻城器械试试?

慕容鲜卑的一帮将领还是同意阳裕说的话,他们进攻高句丽是很顺利,可不代表高句丽的军备不行。

从某种程度而言,高句丽的军备器械上比慕容鲜卑要精良不少,看看行军中的前燕大军,除了原先属于慕容鲜卑的精锐之外,归附军中的晋人和一些杂胡手里的家伙基本就是从高句丽那里抢的。不止是兵器,归附军身上的衣物也是从高句丽抢来的,以至于看去杂得很,说五颜六色的一片绝对不是说假。

此前,燕军之中只有慕容鲜卑拥有铁质兵器,归附军金属兵器都少见,他们去高句丽“溜达”了一圈,人手一把兵器了。

倒是那些被挑选出来的奴隶军,也就是原高句丽士兵,他们从华丽完成了到寒酸的转变,那是因为他们的家伙落到归附军手里了。

眼前吊死了两三万高句丽士兵,可还有七八万战俘,要是连带掳掠的人口,加起来的总数超过十三万。

对了,因为是冰天雪地的行军,前燕从高句丽那里获得的人口该是没有十三万那么多了。

要是从前燕大军的赶路轨迹上看,从北边到南边,一路上绝对不少看见倒卧的尸体。对于前燕来讲,那是一个优劣淘汰的过程,他们只会留下足够强壮的人,不强壮留下也是浪费粮食。

前燕要去收拾下一个目标扶余国。扶余国实际上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国家,相传是冒顿东击东胡之后从东胡部落联盟分离出去,要真的是这样,扶余国与慕容鲜卑或许还有一些香火情,毕竟鲜卑也是从东胡分裂出去的部落。

“顺路啊?”慕容皝可不是做马车或大轿,起冒着寒风骑跨雄峻战马,他的马鞭指着西北方向:“那就顺便过去将那件事情办了。”

什么事?就是压服汉部的事情。

在慕容一家子看来,刘彦杀使节团没有什么大不了,可也不能那么算了。

“那是、那是。”封奕也是骑马,笑呵呵地说:“我主要攻击扶余国,汉部铁弗、燕辽东刺史、马皆水都尉,怎么能不出力呢?”

一片“哈哈哈”之声从很多人的嘴巴里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