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心结难释(第2/3页)

“别说了。”刘彦现在的心结很大,遇到战事的时候,武人就要有一种亮剑的精神,知不是打不打那该是由他来拍板:“文官没有说话,武人先谈不战的必要。这样的将校,吾不用也!”

话说,“吾不用也”是西汉孝景皇帝被周亚夫给气得吐血,然后咆哮说出去的一句。最后周亚夫能打是能打,可被关在牢狱绝食饿死了。

纪昌应该是知道孝景皇帝的那个故事,嘴唇动了几下,几次欲言又止还是闭口不再劝。

本来的事情啊,敌军强大,己方弱小,有这样的理由不用打了?刘彦不是气愤别的,他自认待军方已经十分不薄,尤其是那些将校的待遇,要有美姬就有美姬,要有宅子就有宅子,人前还能得到尊重,等待要爆发战事的时候,举列一些看着很有道理的事实,说还是别打了?

身为武人没有了敢于接敌的气概,回家去种田岂不是更合适?刘彦真的是彻底失望了,将那些人调动到前线已经算是给第二次机会,要不是看着平时有立功勋的份上,该学孝景皇帝将他们关起来一个个饿死!

准备好,刘彦打了声招呼直接出门。

纪昌还有很多话要说,自然是会跟上。

战争的气氛因为前燕大军的撤去已经消弭,有人开心有人失望。开心自然是又有安生日子过了,马上就要开春,种种田什么多好?失望则是一些相当有进取心的人,他们还希望能够开战,好在战场建功立业啥的。

刘彦对那批稍微高层一些的将校失望,对于普通的士卒可不会迁怒。

要认真的算起来,那个时候基层军官还是相当不错的,非常认真的备战,亦是有准备在战场拼杀的心理准备,整个备战过程少有出错之处。

吕泰等等那些人应被调去朝鲜半岛,他们会在那边不断地侵袭高句丽,或许还会迎来一次高句丽的反扑之战。他们该是有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在战事中立下多大的功劳,机会仅此一次,没有什么功劳……准备到二线部队或是真的回家去种田吧。

战争气氛消失的狭隘半岛,尽管已经开春却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模样。这里的冰雪是会比中原那边更缓迟地花开,估计是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差?

尽管依然是冰天雪地的模样,可开春之后依然迎来了新一轮的忙碌,众多的人带着热切和热爱开始伺候田地,刘彦等一些巡视的人看去,到处就都是在田地里忙碌的农夫。

“我们已经从半岛运回一万四千的奴隶。”纪昌骑马也是骑得挺好,身躯随着战马迈动四蹄的频率在晃着:“如君上所讲,其中不少是汉人。”

这里说的汉人就真的是汉人,所指是东汉末年迁移到朝鲜半岛的遗民。不过认真而言,只能说那些人是汉之遗民后裔,毕竟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啊!

朝鲜半岛上的人种杂得很,许许多多是从后世黑龙江那边迁移过去的人种,扶余人算是半岛上目前处于统治地位的人种,汉人后裔地位也算是不错,没有一个能够立国,只能是分臣、地主、豪民之类,原住民的三韩等一些人种过得最差劲。

“半岛上的人口有多少?”刘彦是有亲自过去的,可因为太过匆忙的关系真看不出太多的东西:“有个三五百万的吧?”

纪昌后面已经做过详细的了解,答曰:“高句丽该是有二三百万的口众,百济约七八十万,新罗四十五万。伽倻五六万?”

瞧,还真的是有个三五百万人口,就是人种太杂太乱,基本上就是出于一个半封建半奴隶的社会体系。

汉部目前与高句丽毫无疑问就是处于战争状态,那个叫金元道的半岛名将不止一次指责汉部背信弃义啥玩意的,汉部这边却是反驳高句丽才是背信弃义的那一方,扯皮在扯,该打还是打,就是战事规模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