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怎么治理?(第2/3页)

拓跋秀有些无言以为,不是别的,是这个年头出尔反尔真的是常态,明明说好的事情没有到真正的落实绝对是未知数。

汉部与代国的交易没有什么复杂的地方,刘彦以赊欠的方式提供兵器、食盐、咸鱼给代国,拓跋什翼犍承诺会给予包括战马在内的牧畜和奴隶(战俘)。

同时,拓跋什翼犍还承诺会给拓跋秀丰厚的嫁妆,包括拓跋秀原先的部众和财产,更有草原上的一块牧场(封地或领地)。

双方契约完成的时间是在代国战胜匈奴铁弗部之后,但刘彦始终怀疑拓跋什翼犍是不是真的会信守承诺。

“半年之内,我们需要在半岛上拥有足够多的地盘,接下来极为可能也要面对长广郡和东牟郡的乱局。”刘彦脸色开始变冷:“大乱局,有大机会,也可能是几处的崩溃。”

拓跋秀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她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参政的机会,那是纪昌等晋人“合伙”起来进行控制。

“其实两郡之地现在已经变成没有多么所谓,纪昌建议我暂时‘放开’两郡,等待这个狭隘半岛和朝鲜半岛的事情理顺了,再举兵杀回去。”刘彦内心的底线是至少保证东牟郡不失,再有就是保证黄岛区处于实际控制:“所以这边不能有大动静。”他说的是辽东的狭隘半岛。

代国现在对汉部还是有些用处,例如在与前燕的沟通上面。

前燕现在真的需要代国,因为前燕与后赵是敌国的关系,那么一旦失去了代国这个可以吸引后赵的国家,那么后赵想要挑事只能是找前燕这个敌国。

石斌已经做了将近两年的战争准备,想要向北作战压根就不是什么秘密,前燕那么迫切地想要清扫辽东周边的国家和势力,不是简单地为了南下,肯定也存在一旦与后赵爆发大战,减少后背起火的可能性,要不谁又愿意冬季作战?

“辽东周边的国家和势力不少,慕容一家想要清扫,哪怕是进展顺利也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拓跋秀大体知道周边的态势:“高句丽外强中干,扶余国却是一个举国的猎人之国。”

扶余国的历史很长,若说世界上存在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那么还有一个并不怎么出名的民族就是猎人民族。

猎人民族广泛意义来讲就是以捕猎为主的一个族群,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依靠捕获猎物和采集野果之类来维持生存。像女直就是纯粹的猎人民族,后面向着半农耕开始转变。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技能,就好像是游牧民族善骑马,农耕民族善种田,猎人民族在射箭上有着高超的技艺。

“平原上扶余国不会是燕军的对手,可是在森林和山地作战的话,燕军不会那么容易击败扶余人。”拓跋秀在说的是一件共识,低头思考了一下,说道:“(前)燕国有着相当多的大儒,该是会使用计策诱使或者逼迫扶余人走出森林?”

扶余国是在哪?大概就是在后世的吉林那片其余。现在那边是一个森林密布的区域,常年还处在冰天雪地之中,对于祖祖辈辈生存在那一片土地的扶余人来讲,没有谁比他们在那种环境里能更好的作战了。

大儒?对于胡人来讲,大儒就是一个善于使用阴谋诡计的人,再来才是能够帮助他们治国。胡人非常欢迎大儒的投靠,概因有大儒的存在就能够建立起一套制度,一套怎么更高效率进行剥削的制度。比较诡异的是,胡人倚重大儒,可内心里又极度看不起只会依靠那张嘴巴的大儒,相当之的矛盾。

“夫君要返回(后)赵国吗?”拓跋秀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抚摸自己的小腹:“会不会很久?”

实际上才多久啊?拓跋秀是有身孕,可要显出身形至少是三个月之后,现在看去平坦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