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可会猎于淝水西岸(第2/3页)

事实上八公山的占地范围非常广,导致看去到处都有晋军构筑的工事。站在前沿的峰峦向北面看,可以借由地势的高度优势看到汉军大体的营房分布,离得较远的关系也就只能看到营盘,人看起来都是一些小黑点。

“这一面的汉军有一万余,由一个叫司宏壮的汉军俾将统率。”谢石抬手指着汉军的营寨,后面又指了指稍微靠近一些的位置,说道:“汉军多次尝试攻击,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能打,我军前沿的防御工事已经所剩无几。”

八公山是位于寿春东北侧,它并不是属于淝水一线的位置,该是淮河的周边。

汉军早就渡过淮河,作为背景是晋军在淮河已经没有水军,被摧毁了一部分,没被打沉的是撤退到芍陂。

远远地,以庾翼的眼神可以看到淮河之上的动静,那里的河面并不缺少汉军的舟船,有几个地方能够看到似乎是在运输着什么。

“是啊……”谢石满是愁容地说:“汉国的水战不行,可是数量真的太多了。他们利用足够多的优势逼迫我们不得不将水军后退,充分利用各条水系不断运输物资。”

以往不是没有军队来入侵过东晋小朝廷,像是石碣赵国就多次南下,可胡人并不擅长水战,晋军总是能够在水网密布的地方与之纠缠,哪怕是有多座城池被石碣赵军攻克,但晋军总是利用袭击石碣赵军粮道的技巧逼迫其撤退,再轻轻松松地重新夺回那些沦陷了的城池。

这一次晋军面对的是水战技巧不怎么样,问题是数量多到可怕的汉军。双方在水战上面是晋军战损比占优,真要讲数据是汉军至少损失三艘战船才能换晋军水师一艘,结果是晋军水师在不断的胜利中走向难以再战的地步。

“应该说汉军的战船很犀利,就是作战技巧几近于无。”谢石觉得憋屈的就是这个,他苦笑着说:“我们完全就是被数量给堆得无法再打的。”

“汉国现在多处交战,南下汉军有二十余万,与石碣交战的汉军多达四十万,巴蜀留有接近五万的汉军,关中驻防三万,辽东与燕军交战的有七万汉军……”庾翼想表达的就一个意思:“若是以拼消耗而言,汉军的陆地军队依然可以用数量堆。再言之,失去水网的优势后,翼很怀疑汉军根本不需要用数量来堆。”

谢石很想问“这就是庾氏门阀旁观或是准备跳反的理由?”,但是那些话根本就不合适问出来,他说:“交战已经有过多次,石很清楚汉军的战斗力。”

以往的不算,就算汉军正式南侵之后,各条战线上汉军与晋军的战损比该是,晋军折损两人才能拼掉一名汉军。而这个战损比是晋军作为防守一方,利用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给打出来的。

汉军真的剽悍,可问题是晋军能不打吗?面对汉军的强势入侵,就是知道打不过晋军也要打,甚至是东晋小朝廷这边应该竭尽全力地抵抗,一切只因为门阀和世家不想被纳入汉国统治。

谢石就在怀疑汉王刘彦究竟是给庾氏门阀开出了什么条件,导致庾翼会在两边爆发战争之后有这样的态度。要是刘彦愿意保存庾氏门阀的实力,那么谢石表示谢氏门阀也愿意跳反,毕竟只要利益保证下来,头顶上谁是统治者都一样。

“翼根本就没有见过汉王。”庾翼一副不管你信不信的模样,看着很是随意地说:“是被卸磨杀驴,觉得拼命没价值。”

谢石立刻就皱起了眉头。

庾氏门阀被打压属于惯例,就好像是王导逝世后王氏门阀也被打压一样,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当代主角的舞台,旧的主角不衰落……至少是表面看上去衰弱,让后来者怎么崭露头角?

谢石皱眉,是庾氏门阀比王氏门阀展现出来的风度更差,想当初王氏门阀被打压就显得很洒脱,因为这样也才有王氏新一辈人物的重新崛起,像是王羲之就被吹上了天……当然了,王羲之在书法上也真的可以称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