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小朝廷之亡(三)(第2/3页)

明达是谢艾的表字,他是江都这边的汉军指挥官。

褚歆破口大骂没两句,没来得及与那些世家主事人说点什么,嘴巴就被堵住。

建康有十来万的戍卫军,而晋军的指挥权从来都不是掌握在司马一家子手中,戍卫军选择听谁指挥看得是门阀与世家。褚裒可以掌握三万戍卫军,说明依然选择保卫小朝廷的世家并不少。

“诸君。”桓云是在对那些作势突围的世家主事人说话:“国丈已经挟持太后与皇帝,诸君以为呢?”

在北门这边的三千武装都是桓氏私兵,以桓云为中心是层层地站立着。与桓云同一阵营的那些世家,该有四五百人。

要突围的世家主事人连带护卫,人数看着该有个一两百人,他们一旦不妥协,要么就是被尽数斩杀当场,要么就是血战而出。

被问话的那些人没人开口,他们会有这样的选择不是出于对司马一家子多么忠心,纯粹就是汉国那边对世家太苛刻,选择抵抗只是不想被纳入汉国治下,能挣扎的时候不想放弃。

有人大喊“报”又是拉着很长的尾音,过来之后单膝跪地向桓云禀告:“西面与北边传来紧急军情,汉军大举出动,沿途势如破竹正朝建康逼近!”

一道金属交鸣声突兀传出,是有选择抵抗的人被惊得将兵器给掉到地上。

“国丈确实挟持了太后与陛下,连氏愿助大都督剿杀叛逆。”

“……张氏愿意追随大都督。”

“黄氏……”

一个又一个世家主事人开口,他们说话的背景是,建康城内到处都有混乱,一些地方火势冲天。

桓云看着那些没有开口也没有弃械的人,“呵呵”笑了几声,下令:“此些人等与国丈同谋,若有反抗可当场诛杀。”

一句话是换来那些人丢掉兵器,但也没有改变立场,是不流血地被俘。

庾翼是站在城楼上看着那一出大戏,他的身侧是桓云派去的门客。

西边遥远的方向已经出现一大片的火光,围堵城门的晋军以及众家私军不知道是在谁的命令下开始分流,有继续围堵城门,亦是有向西边开去。

【没想到啊……桓氏竟然做得这么绝!】庾翼是真心感到意外,同时对被瞒在骨子里非常不满,不满之中也有一些放松和侥幸:【这样一来,若建康真的易手,大功是被桓氏拿去了。庾氏虽会有恶名,却不会太重?】

桓氏门客重复之前问过的话:“庾公,如今可与我家主人一见了吧?”

庾翼没有马上开口,他看着到处都有火光的建康城,耳朵里听着遥远地方传来的吵杂声,过了一小会才说:“让你家主人派兵入城楼,相见便免了。”

桓氏门客“呃”几声,后面是恭敬行礼离去。只是没有多久他又受命重新过来见庾翼,说到:“我家主公请庾公控制城门,汉军随后便会来到。”

庾翼面无表情地点头就算是回应并应允。他不知道桓云与谢艾是计划了多久,又是有多少人参与其中,竟是干出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其实是不愿意庾氏背负恶名,既然桓氏有那样的胆气,理所当然是该由桓氏向汉国邀功,没想到的是桓云竟然会给庾氏分润功劳。

其实庾翼根本就不知道是自己的犹豫不决才让事态演变成现今这样。

谢艾只知道庾氏在做准备,可庾氏只准备而没有作为,站在东晋小朝廷那边的门阀和世家是一天天准备更加充分,事情越拖越久就越可能生变。

这个时候桓云与桓温沟通之后,桓氏作为一个敢作敢为的门阀,也是认定天下局势不可逆转,桓氏理应争先,是由桓温牵线,谢艾与桓云合谋,一场里应外合的大戏也就被酝酿出来。

建康在风云变幻的时刻,谢艾正骑跨战马率军一路向建康逼近。他们这一路的汉军数量也就一万五千,是早早从新洲驻地出发,在桓云的安排中隐蔽在距离建康城门不到十里的一处山林,瞧见建康出现约定中的烟柱才展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