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非我族类(第2/4页)

就是对待汉人最为温和的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前期依然是只将汉人当作“庄稼”,后面是国内士兵着实被消耗得差不多,才重新大肆征召汉人为兵,但征召汉人为兵是被送到北疆与柔然人拼消耗。

胡人政权没有大量征召汉人为兵是正确的做法,北魏的拓跋鲜卑自主汉化之后,汉人不再为兵的限制被模糊掉,随后的胡人政权接纳汉人进入军队,果然是有汉人慢慢掌握了兵权拥有话语权,终于有那么一个人还记得汉家的荣光,重新试图使汉人站在世界民族之巅。

那人便是杨坚。

杨坚代周立隋之前,只有极少数的汉人才有社会地位,要不依然是作为“庄稼”被收割的现状,甚至汉人这个称呼也是有着十足的侮辱性质。

比较可惜的是,杨坚努力的几十年的成果被杨广所葬送,轮到李氏建立了唐,李唐不再继承杨坚继续恢复汉人自信心的国策。

李唐的国策是“胸怀天下”,其实要是看一下李唐几代的掌兵者,会发现李唐其实是更加偏向于重用胡人(含胡汉混血)。

从李世民这一代一直到李唐灭亡,李氏皇朝从未停止打压甚至是镇压汉民族主义者。

李氏是拿窦建德和王世充来当遮羞布,说什么河北和山东的门阀、世家支持窦建德和王世充,连带那里的人也全是支持窦建德和王世充,才会一直歧视乃至于是针对,至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估计只有李氏的历代皇帝才知晓。

有了惨痛的教训在前,当代的汉人对于杀死异族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他们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完全正确,并且会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攻下这一座村子……”李冰看了看天色:“今晚便在此处过夜。”

他们是骑马立于一个矮山坡之上,正前方四五里是一个看着并不大的村庄,能看到此时此刻那里正向天空升起一道道的炊烟。

矮山坡的另一边,近六百骑兵在口令声中上马,他们做好开战前的最后一次自我检查,又在苍凉的号角声中驱马踏蹄。

苍凉的号角声很有穿透力,响起的那一刻就传播出去。

村庄之内,村民大多是在家准备晚饭,一些老人坐在自己家门口享受悠闲时光,孩童在院子或是街道上嬉闹。

号角声传来的时候,整个村庄人差不多都是一个愣神,不知道多少妇女将手里拿的坛坛罐罐失手打碎,男性愣神之后或是奔向放着兵器的位置,或是寻找父母妻儿,导致村庄之内出现了大量的吵杂声。

滚滚的马蹄声从东面而来,驰骋于最前方的依然是西域人随扈,可以看到他们那一张张显得狰狞脸庞在渴望鲜血。

第一个西域人随扈控马跳跃篱笆墙,落地之后怪叫着就冲向前方不远处一个白发苍苍的匈尼特人,下一个瞬间是一颗脑袋拔天而起,一道血泉在夕阳的余晖之下一涌而出。

更多的西域人随扈冲进村庄,他们见人便杀,要不是被命令不许纵火,估计也会朝茅草屋丢去火把。

方论是在第三批才进入村庄,没有在街道或空地看到太多的尸体,骑马经过一些房屋时,向屋内看去看到的一片狼藉。

“他们越来越手熟了。”王勉策马在方论的左侧,由于吵杂声太大,说话需要放开嗓子:“连进攻村子应该采取什么步骤也是驾轻就熟。”

这一批西域人随扈已经跟随大军转战接近三个月,他们从一开始需要被人驱使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到现如今根本不用有人去约束和敦促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甚至是之前不懂作战的配合现在也玩得很溜。

方论听了却是下意识皱眉,他平时想的东西就多,也会去观察更多的细节,要是他没有想岔的话,那些西域人随扈表现越好,差不多也是离死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