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不能齐头并进吗?(第3/4页)

“由建康到长安的国道,四年之中从大半荒无人烟,到如今处处可见村落与城镇。”蔡优比谢艾更敢讲实话:“虽在意料之中,却……于国有隐忧。”

汉帝国绝对不愿意看到人口过度密集的现象,尤其是现在的人口也就那么多,要是出现人口过度密集就等于更容易出现荒无人烟的地区。

刘彦略略明白过来了,蔡优同样认为应该出台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

在后世有一个说法,限制人口的流动也就将进入工业发展的萌芽消灭在无形之中。

会有那样的说法,是因为没有足够工人就很难让工业形成规模。而除非是某个地方人口本身足够,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产生了原始的手工业聚集,不然就不会出现初始工业的雏形。

很早的时期,诸夏第一个手工业聚集地是在临淄,春秋时期的齐国之所以能够跻身霸主地位,依靠的就是临淄聚集手工业而产生的工业经济利润。

当前的汉帝国有工业基地雏形的地方是在建康,不是刘彦去规划才有这样的迹象,是东晋小朝廷时期已经创造了基础。

刘彦知道工业才是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明白没有足够的粮食就没有什么未来,恰恰是这样才认识到国策存在矛盾又没有完全倾向于保证农耕或去大力扶持工业。

“国道汇聚人口……”刘彦不知道众臣有什么看法,他说:“依你们之见,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蔡优被问住了。

“臣等是担忧人口迁徙成为无用功。”谢艾选择挡枪,谨慎地说:“百姓可以自由前去国道两旁,能获得土地自然极好,没有也有另外的法子安身立命。”

刘彦对于国道会汇聚人口早就心中有数,他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发展。他可是很清楚一点,后世的国道除非真的是荒凉区,要不沿途可是出现了不知道多少的繁荣城镇。

一旦国道建成,本身就是形成了一条运输走廊。

运输走廊又会因为需要,吸引人去在沿途进行各种服务,慢慢就会发展成为一条经济走廊。

现在就是那么个情况,国道沿途的当地人率先受益,要是能够自由自主地买卖土地,还不知道多少人瞬间会成为富翁。

就算是无法自由自主地进行土地买卖,他们也能盖起楼房,或自己做生意,或是将楼房出租,没瞬间成为富翁,也远比其它地方的人更早走向了富裕的道路。

“朕知道了。”刘彦需要好好想想,挥手:“你们忙吧。”

蔡优与谢艾对视了一眼,无声行礼倒退一段空间才转身离去。

进入下雪时节,只要不是心血来潮谁都不会在下雪的天气四处走动。

宫城不会因为是御天下者的居住之地,老天就不在这个地方降雪,出了室内行走于走廊的蔡优和谢艾走得并不快,却是沉默了很久。

到了一个拐弯处,两人很默契地停下脚步。

“陛下陷入两难。”蔡优接触刘彦的时间远比谢艾早也更久,劝说道:“此议题短时间内不可再提。”

“农为民之本,亦为国之本。”谢艾没有给予正面的回应:“大汉是可以压榨中南半岛和阿三大陆的土著,从海外不断获取粮食。可是既然本土有产粮区的建设计划,也将计划付之了行动。不该更坚决一些吗?”

蔡优“呵呵”笑了几声,没有因为自己的好意没被接受有什么气恼:“明达啊,你见过火枪和火炮,以为那是凭空而来?”

“……”谢艾一时间没明白蔡优是什么意思:“还请前辈教我。”

“明达近身服侍陛下日子不长……”蔡优真不是在倚老卖老,拖了一个很长的尾音,才继续说下去:“不知道明达可有听陛下讲过‘工业’一词?”

谢艾成为侍中才有经常和刘彦接触的机会,满满算起来也就是近一年的时间,他茫然地摇着头:“还未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