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十年(第3/4页)

同时,出战的羽林军是已经与萨珊的主力进入交战状态,就是羽林军的数量仅是萨珊主力的四分之一,萨珊主力的营盘构建也不是白沙瓦那样,短时间内没有突破的可能性,是进入到僵持阶段。

不算仆从军的话,目前谢安手头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十七万,光是常备军就有五个,其中还包括羽林军这种一个常备军却是有三个常备军编制数量的军团。

汉帝国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出动三个以上的常备军,一般就是以“师”的级别在进行调动和出征,打阿三大陆第一强国也仅是出动了两个常备军。

可以说,汉帝国还是非常正视萨珊这个帝国级别的国家,开战之后的第一次进军就出动了五个常备军。

“将军。”王泉笑着说:“桓将军从萨珊沿海登陆,是将萨珊给吓到了?”

根据西征幕府这边的线报,萨珊本来是要集结至少五十万大军,且先不论这五十万大军有多少精锐,光是听五十万这个数量就很夸张了。

要说是其他国家,谢安接到线报会认为是在胡扯,不过要是萨珊就没有半点令人意外的地方。

波斯人玩暴兵是有自己的历史底蕴,听说在数百年前的大流士时代就能集结起六七十万的大军,没道理是越活越回去。

谢安知道的是,原本要调到东部战场的二十万萨珊大军被临时弄去了沿海,可见沙普尔二世是多么重视桓温统率的那一支远征舰队。

“桓将军的任务乃是远袭罗马,攻击萨珊不过是练兵。”谢艾摇着头,苦笑地说:“我部进攻萨珊,并非一次灭国,是想消灭萨珊更多的部队。桓将军的作为……”

汉帝国是强大,萨珊或许不弱小,汉军对上了萨珊军队能够战而胜之,可要说一次就能灭掉幅员辽阔的萨珊,便是最狂妄的汉人也没有那样的自信。

帝国与帝国的战争,不可能是一场战争就会得出最后的胜负,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地交锋,不但是尽可能地消灭对方的军队和有生力量,其实也是在损耗对方的国力。

罗马与帕提亚打了多久?能够被定义为灭国级别的战役又打了几次?双方损失在战场的士兵完全统计出来的话,总合绝对是超过三百万。

后面还是帕提亚自己内乱,再来就是国力真的难以支撑继续进行战争,恰好罗马又是遇上了一个根本不考虑迅猛扩军带来隐患的奥古斯都,要不然哪怕是帕提亚内乱又没钱了,罗马要是按部就班地来,战争结果依然不会那么快出现。

“中枢早有计较。”谢安并不介意透露:“大汉与萨珊的战争,前十年大概会是一种蚕食方式的推进,没有一次灭掉萨珊的想法。”

汉帝国现在也承受不起一次性就将萨珊灭掉的压力,不是其它什么压力,是萨珊怎么说也是一个幅员辽阔又有七八千万人口的帝国,就是将萨珊的军事力量一次性地消灭,打穿了萨珊全境,那么接下来就算完了?

绝对不会那么容易就完的!甚至可以说瓦解了阿尔达希尔对萨珊的统治之后,才是困难真正的开始。

“大汉本土离萨珊太远了……”谢安表情变得略略诡异:“哪怕没有运粮的负担以及损耗,其余方面的困难同样不小。”

战争会出现损员,兵源肯定是要补充。

战争同样是会出现器械消耗,一样是从本土运过来。

那么修路就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关键是哪怕是从本土的安西都护府到疾隆坡也要走个两千多里路,代表着仅是修一条军用通道就要修个两千多里。

更要命的还有很多方面,汉帝国一来没可能征发徭役让汉人数千里远地来修路,二来是修路需要工具和材料。

这样一来的话,就算是西征幕府可以抓战俘成为修路的劳动力,可材料总还是要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