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东华门外落马(第2/3页)

呃,这题目别说西门家的那些武士不会做,你就是让宋太祖赵匡胤从永昌陵里复活了来考,肯定也是落榜啊。

韩琦的阵图要是管用,李元昊早被打死了,哪儿还有两个梁太后的事儿?

不过谁要写这阵图不好,肯定是考不上的。不仅要写阵图好,还得吹出花儿来才行。实际上还是在拼文笔,和文科举考试没多大区别。所以能考上的,也不是正儿八经的武士,而是那些考不上文举的富家和官家子弟。

穷文富武嘛!只有富家和官家子弟才能花钱练习一下弓马骑射,然后再凭着一支生花妙笔去吹捧韩琦的阵图,捞到一个武进士。

至于中了武进士之后,当然也不会真的去带兵,而是会以武阶官做文职,一般也是授个试衔县尉去捉贼——贼他们倒是能捉到几个的,比武忠义那老头强多了。

实际上,武进士也是一个给北宋的官员子弟开的做官后门。所以武好古“查马”的时候还遇上好几个熟人,都是开封府将门的子弟。有一个还是潘巧莲的侄子,都很客气的和武好古招呼。

顺便提一下,宋朝虽然文武分途,而且重文轻武,但是宋朝的士大夫还是挺能言兵的,兵法七书人人几乎人人都熟读,除了由枢密院密藏的“战略级”阵图(阵图也是个宝啊,赵光义的《平戎万全阵图》就是国之重器,不到一定级别是不给看的),普通的阵图他们也都是熟知的,有些自己还能画阵图。写出来的兵法策论全都是高水平的!

查完了马,回到东华门内,进士队伍最前面的时候,童贯已经开始唱名了,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了。

“第一甲第一名,状元,李釜……”

武好古扭头看了眼那个状元公,二十多岁,满是书卷气的一个儒生,正意气风发的立在一匹高大的走马旁边。给他牵马的是禁军的一个杂品武臣,看上去颇为精干。

“第一甲第二名,榜眼,范致明……”

“第一甲第三名,探花,纪忆……”

童贯已经唱到了纪忆的大名,武好古也将目光投了过去,纪忆已经骑在马背上了,而且也没人替他牵马。

纪忆是个能骑马的儒生,还能坐在马背上放几箭(马当然不能跑了),虽然也不能射中靶子,但是在如今的大宋文人之中也算是弓马娴熟了。所以他不需要禁军武臣给他牵马,可以自己控马。不过看他骑马的姿势和那个紧张兮兮的样子,这马上的功夫也不咋地好啊。

武好古又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弟弟武好文,他不大会骑马,所以武好古就从家里挑了一匹特别乖巧的小母马给他骑,还让林万臣来牵,是肯定不会有事儿的。

大宋官家赵佶,这个时候也来看热闹了,不过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穿着便服和带御器械高俅、大貂珰杨戬一块儿站在东华楼上往下看。

三个月的国丧已经过去了,从今天开始,整个开封府城就能再次变成繁华似锦的不夜城了。站在东华门外看热闹的老百姓头上也都应景儿似的插了花,远远望去就是一片花海。好看极了!

可惜赵佶现在不能出宫去深入群众了……城西的琼林离宫要是能早点建成就好了。

“陛下,童大官已经唱完名了,进士们该出发了。”

赵佶耳边响起了高俅的声音。

城门楼下面,早就准备就绪的一支乐队已经开始吹奏。原本站在马儿边上的六百多个进士,也纷纷上马,有些个利索的是自己上去的,不过绝大部分是要人搀扶的……

纪忆是早就骑在马背上的,他是探花郎,前面就是状元、进士,还有开道的武好古和童贯。看到他们全都上了马向前了,早就等的有点不耐烦的纪忆也小心翼翼地控马前行,很快就出了东华门。

东华门外,顿时入目的是一片人山花海,耳边则是欢庆的曲乐,一种人生得意的感觉,马上涌上了纪大官人和其他六百多个文武进士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