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分田地,做骑士(一)(第2/3页)

宋朝只是没有了一个可以长期、稳定提供军事人才的机制——宋朝中央军的军官大多是由做生意的将门和文官宰执家庭的子弟荫补而来的。要让他们去搞商业,搞艺术,考科举问题都不大,可打仗……

所以南北两宋的中央军都有一个战斗力归零的毛病,靖康之耻的根源其实就是开封禁军和河北禁军战斗力等于零。

而后来南宋被蒙元消灭时,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南宋后期的国防根本不靠临安朝廷的中央军,而是依靠淮西安丰将门和孟宗政、孟轲所创立的忠顺军系统(忠顺军的底子又可以追溯到岳家军),都是兵为将有的军阀部队。

在这两支部队或瓦解(被南宋自己瓦解),或被蒙元击败后,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率领的13万禁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就是一哄而散……和北宋末年的河北、开封禁军一样,战斗力都等于零。

顺便说一下,那贾似道虽然在史书上挺臭的,但是他和北宋末年那些没上过战场上宰执可不一样。人家是戎马半生的阃帅出身,是会打仗的。可是他一个人会有啥用?手底下全都不懂啊。

因而武好古现在也不可能替那1000家(现在只有500家)庄园骑士找到一个能打的老大。

西军也许有些名将,但是西军将帅不是开封将门系统的。张叔夜也许比高俅、潘孝庵强一点,但他是文官,文官不能带兵。林万成、林冲武艺不错,可是没那资格。

所以高俅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了。

不过高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摇摇头道:“大郎,我也不懂军事啊,如何能带兵?”

“那你懂骑马吗?”武好古反问。

“懂啊。”高俅点点头。

“懂射箭吗?”

“也懂。”

“懂骑射吗?”

“懂一点儿。”

“会用长枪、马枪、刀盾吗?”

“也会一些……”

高俅还有点三脚猫的,武艺和米友仁差不多,当然不如宋徽宗本人了。比起赵钟哥、林冲和奥丽加那就差远了。可是却远远超过武好古和潘孝庵。

“可是懂点武艺不等于会带兵啊!”高俅还是没有什么自信。

宋朝人的军事观是轻武艺,重谋略,看不上匹夫之勇,况且高俅也不勇。

“懂武艺就不错了!”武好古说,“我和潘十一连这个都不懂……如果去带兵,让那帮武夫骗了都不知道。高大哥你至少可以盯紧了番上服役的骑士们的武艺、马匹和器械。至于铁骑兵的战阵之法,可以让赵钟哥担任训练官……或许可以从西平王妃那里再借个管过铁鹞子的武官。”

步兵怎么训练组织,兵学司已经总结出一套办法了。现在自然要弄骑兵了,骑兵可比步兵麻烦。要搞骑兵,先得养骑士,然后才能说组织和战术。要不然都是上了马一跑要跌下来的骑兵,什么战术都是假的。

当然了,养马和育种也同步进行,这也是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项目。

“高俅。”赵佶也是懂骑马和武艺的,所以能够理解武好古的话,“大郎说的对……殿前骑士就得你来管。对了,也不能叫殿前武士,得叫殿前御马直,归在殿前司下。高俅,你来做指挥使,给朕带好这支精锐。”

高俅知道躲不过去了,只好起身行了一礼:“臣遵旨。”

看到高俅终于走上了正轨——离高太尉又近一步啦!武好古笑着松了口气,又对赵佶道:“陛下,臣能再推荐一个副知官和潘十一同掌西苑修造所吗?”

“推荐谁?”

武好古道:“蔡居安。”

“蔡京的长子?”

“就是他。”

“好!”赵佶笑道,“是时候该给蔡攸安排个优差了。”

……

“吕望之要回来了?哈哈,这下可热闹了!”

同一时间,还在家里面等着赵佶召见的纪忆,已经从章援那里听说了吕嘉问将要回朝执掌太府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