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论道(三)(第2/3页)

实际上,宋徽宗接手的是一个基本解除了武装的国家……

所以这个名相,一不小心就当成背锅侠了!

苏东坡摸着胡须,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琢磨要去当一回背锅名相。

“大郎。”苏东坡道,“既然官家相信你,那为师也不多说了。你还是和为师说说论道的事情吧,你打算怎么揭穿程颐的伪学?”

“老师。”武好古眉头大皱,“其实伊川先生的天理之论并不能算伪学……”

“怎不算伪学?”苏东坡横了武好古一眼,“程正叔的学问不伪,难道你的学问是假的?”

武好古想了想,摇摇头道:“学生说的不妥,伊川先生的学问的确是伪的,不过却是有用的,所以不能全盘否定。至于学生的实践之论则是一门需要探索几百上去年的学问,是不能给出一个简单易懂的答案的。”

“老夫明白。”苏东坡皱眉,“你就是想把程正叔的学问整合进云台学宫的体系。只是,这道怎么论?这瞎话怎么圆?我们和程正叔谁主谁仆?”

武好古笑道:“老师问的这些,就由论道而定吧!伊川先生要论高下,而学生却想合二为一……只有合二为一,才能把儒学向外面传播啊!”

“那新学呢?”苏东坡冷笑道,“新学眼下可是显学!要是不扳倒新学,就算你能把程正叔的谬论整合进实证论,还是会被新学压制的!新学的那些人,可是相当霸道的!”

武好古笑了笑:“总有办法的,他们霸道不了太久的。”

他的话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只要曾布、许将、赵挺之这些人没有办法变出钱来给宋徽宗玩“丰亨豫大”,那自己和实证主义就能屹立不倒!

……

此时此刻,就在武好古盘算着要怎么通过一场论道把实证派和理学整合起来的时候,新党新学的那些人却已经先赢下了一句。

大宋建中靖国二年二月初一,官家赵佶通过翰林学士颁下内制,授权政事堂和国子监筹备儒家论道大典!

“制书已经下达了,诸位觉得这次的论道大典该怎么办?”

韩忠彦手中捧着碗茶汤,目光在一众新党宰执身上扫过。

他和苏东坡、苏辙之间,当然是有书信往来的,也知道二苏兄弟准备利用这次论道复出!

这也是他们二人的最后一搏了。虽然《实证论》不是二苏兄弟的学问,但是武好古、苏迨、苏过这三人都是苏学门人。所以二苏是可以以“实证派”师尊自居的。

一旦“实证派”击败新学成为新的显学,那么二苏宣麻就是必然的了——这场论道用后世的标准看,就是主义之争!获胜的一方当然就是儒家领袖,替代失败一方掌握政权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大宋政坛的特点就是“刀把子”基本不参与政争,政争就是书生嘴炮,所以新党掌握的权力在嘴炮战中作用不是很大。

“当然是先定题目!”

陆佃回答道。

因为学术斗争的原因,被韩忠彦提拔起来的陆佃现在彻底倒向了新党的阵营。所以在政事堂中新旧二党的人数对比现在是5:1了!

陆佃说:“儒家的道有伦理纲常,有道德修养,有治国之策,此三者皆不必论!”

构成儒家思想的当然不止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了。还有伦理学和政治学。伦理学规定了汉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中国人认为乱伦的那些事情,绝大部分就是来源于儒家伦理。比如哥哥妹妹什么的,当时在很多地方可不是乱伦!

而儒家政治学说因为不断吸收各家之学,到了宋朝则变成了一个大杂烩,既有加强君主专制的东西,也有限制君主权力的内容;既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也有实行地方自治的理论。既有主张国家垄断官营的经济路线,也有官不与民争利的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