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维新变法裱糊(一)(第2/3页)

纪忆的官船靠上码头的时候,正有一群未来的南洋大地主大恶霸哭着被凶恶的人贩子押上纲船。

人贩子的头目是两个黑厮,一个魁梧高大,满脸钢针似的胡须,手里拎着根棍子,看见谁不肯往船上去就上去敲两下。

一个是五短身材,满脸和善的在规劝:“莫哭了,莫哭了,去南洋,又不是去充军……南洋好啊,去了就不挨饿了,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都有上好的水田可以耕种,没有婆娘的还能得个土著娘子。俺宋江要不是年纪大了,都想去南洋了。”

纪忆听着这黑厮的话,只是苦苦一笑。

南洋好是好,保证不挨饿,更不会挨冻,而且土地肥沃,最要紧的还可以免费领取,土著的娘子也可以免费领(每次侵略战争打完都摊派,不要都不行啊),发横财的机会又多……就一点不好,太容易死掉了!

被这俩黑奸商驱赶上船的人,三年内得上死三成……也许更多!

贩人去南洋的营生,还真是大损阴德啊!

纪忆心里面稍微有点内疚的时候,已经有人发现他这位从交趾而来的重臣了。

纪忆的排场很大,随行人员有一大堆,多数都有着一副晒得黝黑的皮肤。而且还有好多仆役明显是岭南、交趾一带的相貌,显然是从南方进京的官员。这样的排场肯定不是小官,而最近从岭南、交趾北上的高官,也只有一个纪忆了。

“可是交趾相纪忆之纪学士吗?”

纪忆忽听见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扭头看去,只见一个三十岁上下,容貌堂堂的儒生正向自己走来,然后就是躬身一礼:“晚生太学陈东,见过纪学士。”

“陈东?”纪忆想了起来,连忙还了一礼,“你是丹阳陈少阳啊,久仰了。”

光复党陈东的名声可不在狂生康梁之下!纪忆虽然是高官,但是见到这等太学领袖,还是得客气一些的。

要不然以后他就算拜了相,也会有许多麻烦。

如果有可能,他还打算把陈东、张浚这两个刺头收入帐下。虽然纪忆麾下能办事的幕僚一堆堆的,但是却没有能称得上士林领袖的人物。

如果接下去能找到狂生康梁来相助,那可就更好了!

……

“元首,米相公从开封送来的书信。”

苏籥将刚刚收到的书信交给了正坐在天津市元首宫内厅里面的武好古。

武好古在承德的“避暑”早就结束了,六月下旬就回到了天津市,然后就又一次陷入了繁忙的公务当中去了。

“什么事儿?”武好古知道苏籥已经看过信了,于是就问了一句。

“纪忆之回到开封府了。”

“哦。”武好古点了点头。米友仁在开封府已经呆了一段时间,就是等着和纪忆见面的。

现在的赵佶越来越沉迷算学和道教,懈怠政务,也习惯依赖宰执处理朝政了。

而蔡京出判襄阳府和纪忆入朝,则意味着大宋宰执班子的全面调整。蔡京的“旧党”全面退潮,以纪忆为首的“新党”开始入主政事堂。

而在权力交接的过程中,大宋朝廷就处于混日子的状态中。

“见过纪忆之了?”武好古一边展开书信,一边问苏籥。

“见过了。”苏籥答道,“纪忆之同意了设立东海国和两国亲上加亲。”

这倒在预料之中。因为赵佶已经点了头,纪忆怎么好反对?

武好古没有再问,而是自己看了起来。信上面除了设立东海国和两国联姻的事,还提及了纪忆宣麻的事儿,以及纪忆宣麻前后和复古党人的交往。

纪忆抵达开封府后的第二天就越次入对,随后就接到了宣麻大诏。没有让他当副相,而是一步到位给了少宰兼中书侍郎的差遣。

这个“少宰”就是替代原来的“右仆射”作为次相的职官名号的——更改职官名号是蔡京主持的政和改制的一个内容。蔡京原本担当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被改成了太宰兼门下侍郎,现在这个位子属于何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