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阿骨打之死(五)(第2/3页)

而且在接下去的大战中,掌握左军万户的武义信一定可以建立大功,这样就能盖过武家长子武义勇和嫡子武义久,成为继承人了!

……

“什么?余里衍,你说你娘亲把左军万户交给信儿了?”

武好古是在萧瑟瑟将左军万户交给武义信后的第五天,才从儿媳余里衍那里得知的。

他现在还是元首……他在三年前的大选中获胜,击败了另一名元老张克相,获得连任——当然了,这个张克相出来竞选是武好古自己安排的,选举嘛,一个人选多没劲儿?得找个陪选的才有意思。

不过有谁要认为如今大周共和国的政坛上一片和谐,没有派别斗争,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现在已经是共和国的第八个年头了,政党派别这种东西早就出现了。

如今的大周共和国元老院中是分成两派的,一派是君主派!也就是希望大周共和国变成大周帝国,然后以武力迅速一统天下的派别。也可称为急统派!

一派则是共和派。共和派主张维持共和体制,也不主张以急统,而是主张徐图蚕食。又称缓统派。

很有点意思,现在周国的君主、共和两派居然同急统、缓统挂上钩了。按照君主派的说法,当皇帝就是天无二日了,和大宋没什么交情可以讲,就是一个字儿——打!

凭借军事公民的武力强推过去,一路打一路圈地,把宋国给鲸吞了。

这一派的首脑是赵钟哥、慕容鹉、西门安国和张熙载等人。

而共和派则认为大周的共和体制不可能治理整个大宋的疆土,即便推翻了宋朝,也只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直接的统治,而在广阔的内陆地区建立藩属国。

因为大周不可能把大宋的土地都圈起来,建立两百万骑士、府兵庄园——这可就是一万万人无寸土,两百万户均天下了。

阶级矛盾激化成啥样,用屁股想一想都知道了!

而且两百万户骑士、府兵往后再繁衍生息怎么办?上哪儿找那么多土地继续分配去?

所以共和派的意思就是缓统,慢慢蚕食,用几代人的时间把宋朝给吞并消化了,与此同时,骑士、府兵的数量也有计划的增长。

共和派的首脑则是马政、苏大郎、米友仁、苏过、吕好问等人。

顺便提一下,这两派当中的将帅,如赵钟哥、慕容鹉、西门安国和马政,在三年前的元老院选举时都光荣退役,全都选上了元老。

这大约是设立元老院这个最高权力机关的好处之一了。可以让一群开国功臣离开一线,同时又能继续享受权力的甘甜,而且还不会对国家的稳定构成威胁——元老院中的辩论、投票和暗盘交易虽然也有点乱哄哄,有时候还相当肮脏,但是总比把军队拉出来打要好多了。

随着这些老将老帅的退役,新一代的将帅开始进入大周共和国军界的一线。比如陈剑、薛定、罗冈、喻永福、陈天理、李孝忠、王彦、潘烨、苗傅、刘正彦等等都成长为共和军的领军人物了。

而武好古的三个儿子,武义勇、武义信和武铁哥,也都从骑士学院毕业,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了。

不过武义信那么快就成为统带万军的将领,跻身周军一线将领的行列,还是出乎了武好古的计划。

“回公公的话。”余里衍笑着道,“七哥儿年纪幼小,如何掌得了左军万户?娘娘本想叫奴代理万户之职,无奈奴有了身子,便叫官人领兵。”

和武好古一起见儿媳潘巧莲笑着道:“媳妇一路劳顿,先叫她歇着去吧。”

“哦,余里衍,我叫罗汉婢送你回府吧。”武好古点点头,就吩咐在旁伺候的罗汉婢送余里衍回了自家在天津市的府邸。

看着余里衍和罗汉婢离开,武好古也没有再和妻子说起武义信的事情。而是提起了武义久和茂德帝姬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