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枪大夫(第3/3页)

在能够马马虎虎应付公务后,就可以去参加决定性的打靶了。

打靶取士的规则也简单,就是预先确定得中的人数,然后一轮轮开枪打靶,末位淘汰。直到把多余的人都给刷下去,剩下的就是“得中”的举人或进士了。

而且打靶取士是公开进行的,允许闲杂人等观摩。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打没打中人家看得见,所以考官根本不可能作弊。

这种科举,再公平没有了!

至于打靶的成本,其实也不算高。一支共和八年式重型滑膛枪的造价不过两块一两银币,折合小平钱就是四缗,换成蜀锦就是三匹半上下,换成稻米就是三到六石(稻米价格波动很大)。

当然了,这个价钱是大周共和国天津枪械厂的出厂价。西宋这边的民间铁匠成本没有那么低,不过也贵不了太多,十几石稻米也就差不多了。

就这点稻米,一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拿不出来?买不起马,买不起水牛角弓,学不起传统武术,还拿不出十几石米钱去弄把火枪?

要真没有,那也就别考什么科举了,老老实实种地得了。

但是这样的规则,还是让大宋的读书人,感到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