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千载良机(第2/2页)

回到宫中之后,赵佶忽然想到,那左边的一棵桧树,亭亭高标,遮云蔽石,正好像征大宋朝灭辽取燕、威振八纮的雄姿,右边一棵长得比较低矮些,逸枝旁斜,却也有一副偃蹇傲桀的姿态,正好像征辽朝灭亡天祚帝不得不匐伏在他御座前俯首乞降的样子。

这两棵桧树都很好的迎合了赵佶的心思。

因而赵佶补题了“朝日升龙之桧”和“卧云伏龙之桧”两块字额,使内监送去给朱勔制成玉牌挂在树上。

虽然已经这样做了,可赵佶心内犹感不足,又做了一篇《双桧赋》以志其盛。

王黼看过《双桧赋》之后,大赞道:“官家之字,真像那腾猿过树,逸虬得水,舒展自如,气势宏伟。再观官家此赋……志比秦皇汉武,大气又胜于唐宗太祖。好赋!好赋!”

王黼说中了赵佶的心思。

想他们泱泱大宋,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就想收复燕云十六州,拥有稳固的边疆,以保大宋万世江山。

为此,太宗背上中了辽兵追骑的流矢,回京后不久就驾崩了,真宗的澶渊之盟,被辽人勒索去了三十万银绢的岁币,仁宗时又增加二十万银绢,先帝神宗时,辽人又来聒噪,割地数百里。

银、绢、土地,都是小事。

可这有损皇家的体面。

如今被他赵佶等到了辽国灭亡这千载良机,他要是不把握住,可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舒缓了一下心中激荡的心情,赵佶道:“据和诜奏报,现在燕京人心惶惑一片混乱,燕京汉民都盼望着回归中原。他以为此时出兵或可不战而胜,蔡攸他们也都是这么认为的,不知爱卿你怎么看?”

蔡京之所以致仕,由他王黼宰执天下,除了因为蔡京确实年迈、他王黼年轻力壮以外,更主要的是因为蔡京对联金灭辽收复燕云这个战略构想的态度越来越消极,这与赵佶的宏图壮志背道而驰,而他王黼则能完全迎合官家这一想法。

对此,聪明的王黼心知肚明。

所以,听赵佶问他意见,王黼毫不含糊道:“臣也认为当趁此千载良机北上收复燕京故地,而且……现在也由不得咱们大宋不派兵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