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忠奸人(第2/3页)

这时,有人向张孝纯推荐冀景,说冀景可以守关。

冀景征剿过田虎、王庆、方腊,第二次北伐收复燕京时他曾担任过选锋将官,富有实战经验。

从履历上来看,冀景的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张孝纯于是命冀景前往石岭关守关。

可冀景却以兵力不足为由推辞不去。

张孝纯无奈,只得命王宗尹统领官兵敢勇随冀景前往石岭关,同时又命归朝人耿守忠率八千义胜军助之。

冀景见此,才不得不前往石岭关。

不过,冀景对耿守忠很不信任,因为耿守忠是一名汉儿,是辽国降将,是义胜军的副帅。

冀景因此令耿守忠担任选锋,走在大军最前面——他担心耿守忠偷袭他。

耿守忠行至忻口,突然返回,对冀景说:“守忠所部尽是步军,若借得敢勇家军马,则金不能至关。”

冀景于是下令,让敢勇军暂且借一部分军马给耿守忠。

耿守忠却想要一半敢勇军,认为非如此,不能抵御金军。

冀景感觉耿守忠行为异常,似乎有叛变之心,于是率领亲随人等弃关潜遁。

耿守忠率军来到石岭关,果然败而献之。

冀景闻听耿守忠叛变投敌,不敢回到太原,逃去了汾州。

石岭关作为太原以北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与重要关口,就这样轻易丢失了,于是,金军如入无人之境,直至太原。

完颜宗翰知道宋军的战斗力比较差,但没想到竟如此不堪一击。

从此,完颜宗翰逐渐萌生了颠覆宋朝政权的想法。

其实,在入侵之初,金军并没有两路大军会师东京,灭亡宋朝的战略计划,其作战目标只是占领燕山地区与山西之地,他们打出的旗号是以大河(黄河)为界,划河而治。

当然,也不是说,宋国就没有仗节死难之臣。

文有吏部员外郎傅察。

武有武义郎奏差代州西路都巡检使李翼和折家的折可与。

都是有气节之臣,与国仗节死难。

前者,不顾完颜宗望威逼利诱,据不投降,据不跪拜完颜宗望,慷慨赴死。

时人为其赋诗一首,题目叫“吏部员外郎傅公”:贪胡寒盟,兵忽逾塞。公持汉节,迓客于界。控弦琰来,草木震骇。胡雏桀傲,自矜强大。公誓不慴,有死无拜。杀身成仁,播美千载。

又有人赞曰:方贼之始至也,事出意表,莫不错愕失措,望风窜伏,公独雍容,不惮一死,以为忠义之倡,可不纪哉?

后者,率军与敌血战死守崞县,后因汉儿崔忠叛变而失城,宁死不降。

在崞县县城被金军攻陷的前一天,李翼就已经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思想准备,他以四事嘱其子李宗周说:“若城破,我不能苟活顺从金人。听说代州史安抚已突围,战役将官辛渐骂贼而自刎,此乃我辈楷模。我死以后,你要想办法回归乡里,将我之死诉于朝廷,使我死节不泯,则后世会说我乃有宋之忠臣,而你则为孝子矣。他日朝廷推恩,可让你伯父遗孤受之。你继母携重赀嫁给我刚刚几个月,我以国事为重,岂能顾恋她?我死后,你当侍奉她如同亲母。假设你们都不幸陷敌,你也不要背弃她。我死后,如果你能返回故里,则将我骨营葬于先垅,使得我死后能侍奉先人于九泉,死复何恨!”

李翼和折可与被俘后,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多次派人对他二人好语相劝,可二人不仅不降,还大骂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

李翼道:“我乃南朝臣子,因奸贼内应,致使城破被擒,杀则任杀,岂肯拜汝番狗耶?”

翻译佩服李翼气节,婉转翻译给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想保全李翼一命。

可李翼并不领情,道:“今不幸被番狗抢辱,我岂是苟生者!”

折可与也大声说道:“我八十年世守之家,怎肯负国败坏家声,无知畜类,不若亟杀我!”